顧嫵掌了家以後就開始慢慢改變榮國府的規章制度跟風氣。
剛開始大家都挺不習慣,私下裡多有抱怨, 賴媽媽見狀也覺得不妥, 偷偷在老太太跟前旁敲側擊過幾回。
史太君剛開始聽到心裡是有些不舒服,在顧氏請安的時候提點過幾句, 讓她不要過於苛刻,弄得下人們都怨聲載道的。
結果下午就收到了顧氏查的以往的賬冊,這個月的就不說了, 由於知道一些東西的具體價格, 核算後多出來的錢居然是原本應該花的五倍不止。
連以前的賬冊,不論虛報價格的, 幾十年裡光賬目裡不清楚的往來居然就有整整小几十萬兩, 要是按著這個月賬戶裡的貓膩, 怕是得上百萬。
怪不得府裡的花費日漸大了起來,她近些年是慈和了些,覺得他們都是府裡的老人, 能照顧點就照顧點,反正那點子東西府裡也不稀罕,誰曾想居然養大了他們的心。
從那以後就默許了顧嫵的一切行動。
其實顧嫵是故意嚇她的, 賬目哪能這麼算,不說前幾十年下人們哪有那麼大膽子, 那時候史氏剛開始管家, 不過是個年輕媳婦,她又生的聰慧,賬目當年頂多有一點小貓膩, 虛報價格也絕不敢這麼離譜。
後來史氏年齡慢慢大了,為人越發慈和起來,加上下人們都是家生子,一代代的在府裡紮了根,關係錯綜複雜,慢慢的都摸準了主子們的脈絡,這才心大了起來。
而這個月貪腐特別嚴重,賬目特別可怕,還是因為這幾個月事態多,大房又剛襲了爵,他們打量著她剛接手不敢大查,這才狗膽包天想狠撈一筆。
沒想到他們眼裡和睦好說話,又孝順婆母的太太已經換了個芯子,一出手就是必殺技,打了眾管事一個措手不及。
又拿著這個月的賬本子堵住了老太太的嘴,這才讓鬧騰著去老太太那哭訴的老人們偃旗息鼓可。
其實現在榮國公府裡已經有十多年後那種欺上不瞞下,挖空府裡補貼自己的苗頭。
要是她穿過來是那時候,恐怕下人們之間的利益糾結,早已經枝繁葉茂了,到時候別說簡單的查賬,就是挨個抄家,也不一定能追回來多少。
新規章制度實行了一個月,府裡的開支果然降了下來。
連各個莊子上的管事們聽了新太太不好惹,也都老老實實的補上了上年的收入,幾個不信邪的都被顧嫵直接拿下抄家發賣了。
為了防止有人私藏財產,她一面發賣了,一面又被他們一家人買回去,顧嫵乾脆找牙婆賣到了礦山裡。
這個時候能來礦的,那可都是有大後臺的,一旦進了那裡,不管你外面多有錢都用不上,想出來?下輩子吧!
下人們一邊是因為真心畏懼這位手段狠辣的太太。
另一邊是因為他們光明正大的漲了月銀了,雖然沒以前撈的多,但至少心裡踏實,不用擔心哪天忽然就被主子抄了家趕出去,做的好了還有額外的獎勵,就也都安分下來了。
賴媽媽就不怎麼開心了,自從老太太管了家,府裡的公庫就由她男人掌著,後來他沒了,又換成了她兒子。
府裡近些年來油水甚多,又不會經常查庫,守著寶山幾十年,她又是老太太跟前的體面人,人人要給三分面子。
她料想不會出事,就對兒子偷偷的用劣質的東西淘換相像的東西睜隻眼閉隻眼,誰讓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呢。
反正以後不管哪個襲了官,一旦老太太還在,自己還是她面前的得意人,就沒人敢把這事捅出來。
等交接的時候,奶奶們不可能親自看著,底下人又都是親戚,手鬆一鬆就過去了。
一旦交接過了,那責任就到了底下管家的奶奶身上,她們往裡頭填補還來不及,哪會詳查,時間一長,經手的人一多,早就查不出來是哪個的責任了。
她正準備這次太太查了庫,就把兒子換出來,當個管事,過幾年就能再提上一提,也跟庫裡的東西撇清關係。
誰知道太太是個滾刀肉,先是在眾管事哪裡敲打了他們,她還不以為然。
然後她就放出話來,一月後查庫,她為了避嫌直接讓老太爺身邊的親兵帶著老爺手底下的古董店管事們來對查。
那些人可不是等閒人,她可不敢在他們眼皮子底下耍心眼子。
這才著急忙慌的招齊了一家人,勒令他們一定要在查對之前按著庫裡的名單把東西弄齊整了,一點子差錯也不敢有。
幸虧他們雖然偷換出來許多東西出來,還偷開了家古董店,可時間太短,賣出去的是小件,價值不高。
趕緊去別的地方買回一樣的補上就好,只這麼一來,非但沒能佔了便宜,還要補貼進去不少,可算是心疼的賴媽媽只捂心口。
可雖然捨不得到口的肥肉又乖乖的吐出來,但也總比被抄家送官的好,忙趕緊偷偷的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