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東方玉樓就和眾人告辭下山而去,苗峰雖然沒有問原因,可是從眼神中也能看出多少有些放心不下。
苗玉嬈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此時她的心思已經完全放在了魏無忌身上。
只要魏無忌能留下來,別說東方玉樓,就是李劍跟著一起走她也一點都不在乎。
此時已是春末夏初,下午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後山一塊青石旁,李劍和苗峰相對而坐,魏無忌則站在李劍身後:“苗叔,你們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苗峰並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你們那個朋友為何離開?”
“回大韓了。”李劍並未有任何隱瞞。
“為何?”
李劍輕輕一笑:“如今的大梁與煉獄並無兩樣,我想看看有沒有人能救大梁黎民於水火?”
苗峰先是沉默了半晌,然後才說道:“你是指你們的大王,想讓他趁機出兵吞併大梁?”
李劍搖頭道:“有些事有因必有果,前些日子韓梁交兵乃是大韓為了一雪五年前的恥辱,此事想必你們都知道。五年前趁大韓內亂,梁國出兵連奪三座城池,那時的你們就該想到今天的結果。”
苗峰道:“可聽說大韓奪了不止三座城池,而是將近三座州府。”
李劍笑了笑:“要是隻把三座丟失的城池奪回,那能算雪恥嗎?再者,誰都沒想到梁軍如此不堪一擊,僅僅二十多天連丟兩州。別說你們,就是我們自己也沒想到,所以這才以蒼龍江為界退兵,因為大韓的軍力也後繼無力了。”
“就算收取利息,是不是也太多了些?”
李劍搖頭道:“這是兩國君王之間的事,我的職責是聽王命率軍廝殺。不過苗叔您想過沒有,大梁如今這個樣子,您覺得西方三國會無動於衷嗎?現在的大梁可以說已到生死存亡之際。”
“我只是一個獵戶,沒有那麼多的見識,就是想問問你說的人是誰,怎麼才能救大梁於危難。”
“姬明,你們原來的大王子,他不是在洛水江被俘了嗎?雖然押回嶽州,可是韓王並沒有為難他。不但是他,那些將軍也都好吃好喝的待著嶽州呢。”
“一個敗軍之將有用嗎?如今的大梁可不是沒有王。”
“姬星得位不正不說,如今他做的一切已是天怒人怨,您覺得姬明會比他差嗎?我曾請姬明吃過飯,他人還算不錯,知道為百姓著想,如果他做了大王,雖然不如你們的老王,可應該差不到哪裡去。姬明一旦兵進大梁,必是民心所向之事,只要能將姬星趕下王座,你們的日子怎麼都會好過不少。”
說道這裡,李劍話鋒一轉:“不過想把姬星趕下王座可不是這麼容易的事,他畢竟是你們大梁的王。如果雙方陷入苦戰或者姬明戰敗,你們的日子將會更加難過。”
苗峰道:“有什麼好辦法?”
李劍道:“很簡單,我們出一把力,讓姬星首尾不能兼顧。你們不是已經被逼進山裡了嗎?那就真正舉起義旗,討伐昏君。”
苗峰搖頭道:“不行,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逃進山也是迫不得已,他們雖然恨現在的梁王,可和大軍相比還是差的太遠。要是真的揭竿而起,最終只有死路一條。”
李劍搖頭道:“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都已經沒有活路了,還繼續忍讓?若是官軍追入山中,難道你們還要往裡逃?”
苗峰盯著李劍道:“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
李劍道:“很簡單,我們不想大梁亡國,有大梁在,我們西線無憂,如果大梁亡了,我們就要獨自面對西方三國。”
看著苗峰離去的背影,魏無忌忍不住笑道:“你這張嘴,能把死人說活了,不過姬明領軍回國,姬勇會怎麼想?”
李劍聳了聳肩膀道:“那就是他韓天峰的事了,與我無關。”
隨後幾天,李劍再也沒有和苗峰提起揭竿而起的事,而是帶著魏無忌在附近幾座山峰轉悠,按他的說法就是要給眾人找一座進可攻退可守的寶地。
雖然這幾天也算得上風餐露宿,可二人身後卻一直跟著個尾巴,李劍幾次說自己絕對不會離開,苗玉嬈卻仍對魏無忌寸步不離。
第四天中午,李劍指著已在腳下的山峰問道:“它叫什麼山?”
苗玉嬈搖搖頭道:“沒有名字,這一大片山地叫奈梁山,可很多山峰卻沒有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