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司大人覺得張冶的道理好像比二總管的大,點了點頭:“二總管,大總管所說的職能標準好像更為具體,你以為如何?”
以為如何?肯定不能同意啊,否則二總管就真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可一時半會,二總管竟然找不到理由反駁。
不過二總管也是響當當的人物,不可能就這麼敗下陣來,他思忖片刻,總算找到了藉口,說道:“正如大總管所說,有的人是因為立功破格提拔的,我靈寶司更是以‘有功則賞,有過則罰’作為宗旨的,人事部雖人數眾多,但不少人都是因為立了功勞才升上來的,若是裁了他們,我靈寶司不就是在卸磨殺驢?以後還指望有何等人才加入?”
“倒是研發部,每年那麼多的經費,真正有貢獻的人屈指可數,只留有貢獻的人,其他人當裁。”
二總管又把皮球踢了回來,張冶不疾不徐,當即反駁:“研發部不同,沒有群策群力,就不會有那一兩個傑出貢獻者,類似一將功成萬骨枯。二總管你這麼厲害,但若只有你一個人,恐怕也無法做到研發部的全年産出吧?”
“至於二總管所說的卸磨殺驢,對,靈寶司應當獎勵有功之人,但功勞不是一輩子的,總有消耗幹淨的時候。又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這些不思進取的人。對於此類蛀蟲,靈寶司應快刀斬亂麻!”
二總管和張冶各抒己見,誰也不遑多讓,聽得總司大人一個頭來兩個大。
到了後面,總司大人開了口:“你們二人說得都很有道理,我看不如這樣吧,每個總管下轄的部門,各自辭退五百人,要辭退哪些人,以什麼標準辭退,你們自己看著辦!”
總司大人是贊同辭退一批人的,這是節約經費的直接策略,只是不知道該辭退哪些人。但總司大人姜還是老的辣,手段高明,把這個麻煩問題拋給各位總管,讓他們自己去辭退手下的人。
而且總司大人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每個總管負責辭退五百手下人,拿哪兒去說都很公正。
二總管還想要說些什麼,但轉念一想,自己下轄的部門人多為患,裁五百不是問題,倒是大總管下轄的部門,要是少了五百人,可能就要出亂子。
傷敵一千,自殘八百,劃算!二總管當即說道:“總司大人英明!”
三四總管面露苦澀,他們不想摻和進大總管和二總管的紛爭中,結果還是遭了殃。
看總司大人態度堅決,三四總管覺得自己不同意也沒辦法,只好拱了拱手,表示認可。
得到了三個總管的贊同,總司大人心情不錯,看向張冶:“大總管以為如何?”
三個總管贊同,就算張冶反對這項決策也無法阻止,但張冶這個人某種程度上是非常固執的,都當了大總管了,難道還要看人臉色?所以張冶臉色很臭:“我不同意!”
就算無法改變結果,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二總管玩味的看了張冶一眼,還是太年輕啊,就算當了大總管又如何,得罪總司可沒有好下場。
總司的臉色不太好看:“四位總管中,有三位贊同,這個方案就算確定下來了,三天內,希望各位總管把辭退人員的名單確定下來交給本座。”
“散會!”
總司大人沒有問張冶為何不同意,直接宣佈了結果,說明總司大人對張冶是非常不悅的。
張冶也沒有再據理力爭,高層會議就是這樣,少數服從多數,他無力迴天。
這一場與二總管的爭鋒,張冶心裡清楚,看似打平,實際上自己輸了。手下的部門,譬如研發部,需要大量的人才,集思廣益,一旦少了人,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影響總管的功勞是小,但那些無緣無故被辭退的人豈不更是委屈?
而二總管手下的部門,屬於事務性質,少幾個人,運作起來並無差別。
張冶嘆息一聲,返回總管別院,但他將總司大人的命令,按而不發。
其他總管下轄的部門,不知怎的,訊息傳開,說要辭退一批人,風聲鶴唳。暗中運作起來,或給上司送禮,或去求情,或互相排擠,亂象層出。
張冶這邊按而不發,但手底下人也被影響了,好幾個主事過來詢問狀況,張冶依舊沒有開口說這件事,主事們只好不了了之。
到了第二天,張冶覺得還是得去找總司商量一下,無緣無故就把人辭退,他做不出這種事。
張冶剛出總管別院,一個老者帶著一個小年輕攔住了張冶的路。
“大總管,屬下是研發部韓明,這是犬子,韓義。”老者開口,與年輕人一同見禮。
張冶聽說過這個韓明,就是那個改良獵仙弩和斬仙刀的執事,張冶頷首:“原來是韓執事,可是有何要事?”
韓執事看了年輕人一眼,隨即說道:“大總管,屬
下聽說司裡要辭人,小老兒年紀大了,不中用了,與其屍位素餐,不如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犬子盡得屬下本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韓執事恭敬道,“屬下自願請辭,但請大總管留下犬子,為大總管繼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