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和本官想象的差不多。”
“揚州府這裡的商人就是富有!”
李德那裡的所得文書已經送上來了。
抄沒揚州府江都城內的大商人,一共所得摺合現銀八千多萬兩,還真是富有,那還只是大商人。
一些中小商人還沒有處理。
如果處理了,多一兩千萬兩銀子應該也不難。
閱覽著手中文書,易初三面上不住笑意閃爍。
“大人!”
“這些人都是揚州的大鹽商,如果全部殺掉,是否會影響後續的鹽課?”
裴綸在旁服侍著。
那些人自然是該死。
卻是……影響也不能小覷。
“萬曆年間張居正的時候,朝廷每一年徵收的鹽課也就一兩百萬兩銀子,可……從這些賬目上記載,那段時日,這些鹽商可是好胃口。”
“少者所得數萬、數十萬,多者百萬不罕見。”
“前兩年,朝廷的鹽法道袁世振提議廢除開中法,行綱法,雖好……,卻也不夠好。”
“綱法旨在民制、商收、商運、商銷,還可以世襲?”
“無稽之談!”
“接下來本官會建言陛下進一步擴大隆慶開關以來的策略,鹽課雖好,然……真正得利的只能是那些大商人和涉事官員,朝廷所得不算多。”
“民眾更為負擔。”
“鹽制……接下來也該改變改變了,這些鹽商除了會掙普通民眾的辛苦錢,還會什麼。”
“傳本官令,稽查整個揚州府,讓那些人把這些年吞進去的全部吐出來!”
影響鹽課?
影響每年一兩百萬銀子?
十年一兩千萬,根本無需擔憂鹽政會混亂,這個時候……全世界都在開海,那裡才是利益所在。
揚州的這些奸商就會在鹽的價格上動手腳。
易初三頗為不屑,隆慶開關數十年了,有本事怎麼不去出海,通商西洋諸國?只要偷漏稅,誰都跑不掉。
“是,大人!”
裴綸頷首,深深一禮。
直接去執行了。
當其時。
錦衣衛橫行整個揚州府上下,隨行內監的查賬隊伍已經擴大至百人,盡皆查閱一位位稍有名氣的商賈隊伍。
只要偷漏稅,直接抄沒家產。
商賈之利本就很大,偏生還偷漏稅,不抄你抄誰?
同時,易初三下令在整個揚州府採買糧草,再次採買五百萬擔糧草,反正現在手中有錢。
透過漕運直接北上,在內閣的安排下,運送山西、陝西等地賑災,京師那裡的錦衣衛也會隨行,監察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