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推演已經沒有再進行下去的必要了,因為所有的的情報已經把整個戰場的形勢全部都詳細勾勒出來。
應對的方案也就那麼幾條道路可供選擇,秦寧無論選擇哪條道路,對於秦軍都是可以接受的。
現在需要的,就是秦寧這個統帥下決心!
只要統帥的意志足夠堅定,下面的各級將領一直到士兵,就會毫不猶豫按照統帥的決心去行動,至於具體的作戰方案,那是前方將領應該考慮的,而不是秦寧應該越級指揮的。
秦寧把北線的防禦指揮權全部下放給沙行平和丘文和,有關北線戰鬥的一切事宜,都由沙行平和丘文和臨機決斷,不必請示。
安排好了北線的人事,秦寧馬上就趕到了東線的前線秦軍陣營。秦寧沒有召集將領商討,而是讓負責情報的將領馬上把最新的戰報詳細彙報給自己。
負責情報收集的將領馬上在秦寧面前展開了東線敵我態勢地圖,一邊在地圖上指點,一邊給秦寧介紹最新的敵我雙方動態。
因為接到了北皇子在北線戰場的瘋狂殺掠的情報,東線的秦軍提早做了有針對性的預防工作,把東線城防相對薄弱的老百姓和秦軍全部撤離到城防堅固的地方實行重點防禦。
可東皇子一直沒有采取激烈的手段對付東線的秦軍大軍。
非但如此,東皇子一百五十萬大軍,分成三路進軍,各自在距離秦軍防線二百里的三個城池駐紮下來。
東皇子南線集團軍。兵力三十萬,囤積在鎮南城。應對來自南方武重桐南疆二十萬大軍的威脅。
這一舉動倒是可以理解,可東皇子北線集團軍。坐擁五十萬兵力,遠離東皇子邊防重鎮東傾城五十里紮寨,這就不好理解了。
東傾城一直是秦軍心頭的一根刺,總想拔除而後快,但因為其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沒有得逞。
這個城池,正好處於秦軍,北皇子和東皇子三方勢力的交匯點,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秦軍還沒有進入藍星帝國的時候,北皇子和東皇子還曾為東傾城鬧過不少的齷蹉。
隨著秦寧進入到藍星帝國。東皇子和北皇子在東傾城的問題上再也沒有有過算計。
秦軍把西皇子趕出地盤以後,發現了東傾城的重要戰略地位,但經過仔細勘查後,秦軍放棄了拿下東傾城的意圖。
因為東傾城不但有重兵把守,城防極為堅固,而且這個地方距離北皇子和東皇子的邊境重鎮極近。打下來費時費力不說,再讓兩方勢力夾攻,防守下來的可能並不大,所以就一直沒有動。
按照正規的作戰模式。東皇子拼湊的這部分集團軍應該佔據東傾城,對北皇子是個聲援,同時窺探西側的秦軍地盤。
如此的戰略要地,東皇子北線集團軍怎麼會距城五十里紮寨。換做是誰也搞不懂這樣的排兵佈陣啊。
最離譜的就是東皇子親自統帥的中路集團軍,龐大的七十萬兵力,居然派出五萬部隊在前沿一座城鎮駐紮。而東皇子率領六十五萬大軍離著前沿部隊有八十里的距離駐紮。
這無論是從兵力配置上,還是集團軍相互協調上都說不過去。這可讓秦軍東線將領想破了腦袋也沒想明白東皇子的作戰意圖。
秦寧在地圖上按照東皇子的兵力配置一點點進行演算,怎麼也看不出東皇子會玩什麼花樣。秦寧甚至有點懷疑這情報是不是弄錯了。
想了一下,秦寧在地圖上一個一個位置反覆推敲,終於有了自己的主意。
秦寧讓負責情報的將領秘密通知東線秦軍將領,暫時先不要動,在沒有搞明白敵人的確切戰略意圖前,堅守不出。秦寧自己要帶領一萬人,到東傾城走一趟。
負責情報的將領一下子就傻眼了,主帥竟然不跟下面的將領通通氣,打個招呼就帶著一萬人去敵人有五十萬兵力的重鎮,這要是同僚們責問起來,自己可是負不起沒有阻止主帥輕出的責任啊。
秦寧笑道;“你就這麼跟其他的將領說,目前敵人的戰略意圖不明,只要我出去打一頓,這戰略意圖不就打出來了麼?”
看到這位將領依然不放心,秦寧就給這位將領解釋,實際上自己帶一萬人出去並沒有危險。人數少了,行動也就自由多了,發現情況是有著足夠的脫身時間的。
最終秦寧說服了這位將領,帶著一萬人連夜悄悄離開了秦軍駐地,向東北方向一點點靠近了東傾城。
在距離東傾城一百里的位置上,秦寧讓秦軍就地隱藏休息,自己則是獨自前往東傾城檢視情況。
東傾城這個戰略要地,一點也沒有大戰來臨的緊張景象。東傾城的四門甚至全部洞開,允許城中的老百姓自由出入。
秦寧施展變訣,變成了一個東傾城老百姓模樣的人,混入到了東傾城中。秦寧發現,東傾城城中的守衛部隊少得可憐,而且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城中的百姓依舊是井然有序生活著,沒有半分大戰來臨的氣氛。
所有的一切,都顯得無比的正常,但在這正常當中,秦寧隱隱感覺到了一絲詭譎的味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