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聽到三件禮物,頓時收拾了下心情,在文武殿主位上正襟危坐,讓塗悅親自給三人倒茶。
隨後,他乾咳一聲,向荀季示意,讓他先說自己的禮物是什麼。
荀季一板正經的向周寒說道:“王上,臣有四建議,請王上明見。”
周寒喝了口茶,做出個洗耳恭聽的模樣。
“臣之建議一,臣以為,請王上遷民。”
“遷民?”周寒疑『惑』不解,他對於百姓,都是以自願為主的,從來沒有說強迫百姓們遷徙到哪裡的,畢竟自古就有故土難離的說法,強制遷徙百姓,只會引起百姓的不滿,而且也是極為耗費金錢的一件事。
“臣聽諸葛司所說,周國內,以上京周人,宛城元人,新陽山人,溫醴申人為主,雖有百姓富商移居,但大多本地人不願遷居其他城地。”荀季說道。
周寒聽了點點頭,沒有說明,他知道原因荀季自然瞭解,不需要他說明為什麼不強制遷居居民,認真聽荀季接著說。
“臣以為,各地各自為陣,雖看似明確,實為周國之『亂』。”荀季繼續說道:“如果能將新陽的百姓遷徙一部分到宛城,將宛城百姓,遷居一部分到溫醴城,將溫醴城的百姓遷居一部分到上京城,則可打『亂』百姓的互相界限隔閡,讓各城,真正的融入周國之中。”
“可是,這並不容易,先不說各城中世家權貴的阻礙,強制搬離百姓,也會引起百姓不滿,而且所需金錢頗多,也會造成國內混『亂』治安下降的。”他並不是沒有這樣考慮過,但最後還是無奈放棄了,畢竟現在是『亂』世,如果周國內『亂』了起來,那會給別國趁虛而入的機會,但他還是很滿意荀季的簡易的。
荀季點點頭說道:“是的,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如果一直不做,現在只有四城之地,還算好,如果將來周國更為廣泛,在鞭長莫及之地,恐怕會叛『亂』四起了,而各城守也會割地為王,無法管制。”他說得非常嚴重,但又是可以想象到的事情:“因此,臣所說的,是一件長期的事,而且,也不需要立刻就從各城下手,可以從兩城邊界的村子附近開始,剛開始讓村子交換村子,鄉交換鄉,也並不需要全部交換,交換一部分,留一部分。”
看著周寒認真的聽著自己的意見,荀季嘴角終於有一絲笑意一閃而過:“臣認為,這一件事,最少也需要十年為期。”
周寒再次向他示意,讓他說第二個建議。
荀季說道:“臣之建議二,臣以為,王上因速速攻下蔡國。”
這個建議讓周寒皺眉,他覺得荀季的建議時好時壞的,這讓他對荀季的認同下降了一些。
但荀季卻完全沒有在意周寒的神情:“臣在來時,已聽聞,蔡國被安思城牽制,向國與周國結盟,中山國成為了周國屬國,虢國正忙於攻佔胡國。”他停頓了一下,看著周寒若有所思的神情問道:“請問王上,這不是最好的時機,還有什麼是最好的時機呢?”
“西邊沒有了向國與中山國的牽扯,北邊暫時虢國無力南探,東邊森林阻隔,無國可輕易繞過,唯有蔡國,如今初敗,正是虛弱的時候,又被安思城牽制住,暫時發展緩慢,正是可以一舉攻佔的時機,如果等蔡國恢復過來,虢國也必定攻佔了胡國,向國又不一定會繼續與周國同盟,到時才是毫無機會。”荀季從周國的四個方向,向周寒解說周國的機會:“而且攻佔了蔡國,甘人的仇也能報了,可以順勢將安思城收歸,一舉兩得啊。”
聽著荀季的解說,周寒也感覺現在的確是最好的機會了,而且他在巡視宛城時,也感覺到十分浪費青龍軍與長箭軍的軍力,正愁不知道該怎麼使用他們呢,最主要的時,他非常討厭那個蔡國的國君,卞連青與池樹,以及那些死在蔡國王都的使者的仇還沒有報呢。
只是剛興奮了一陣,周寒又皺眉了:“可是費國與蔡國同盟,恐怕費國不會坐視我們攻佔蔡國的。”
荀季搖了搖頭,十分自信的說道:“王上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費國與蔡國結盟,無非是為了抵禦更南邊的巴國,如果他們膽敢出兵援救蔡國,等待他們的只有滅國一條路。”他望著周寒問道:“更何況,王上是否可以派人通知巴國一聲呢?”
周寒望著他,立即陰笑起來,他越聽,越覺得蔡國已經盡入囊中了,不過這個建議還需要詳細計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