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城北門內,一大片房屋,被改造成了臨時的書院。
三五間房屋被打通,擺上地鋪案几,作為學生的學習的地方,這樣的連房,一共有四間,原來這裡居住的百姓,已經被遷移到其它地方去了。
由於書院還在建造當中,原本裴顯正沒有這麼早就想教導學生的,但無奈如今王都內,人才嚴重匱乏,就連會幾個字的人,都被搶著要,程道仲不得不按周寒留下的書院計劃,提前讓裴顯正教導學生。
這打通房屋,用做臨時教室的想法,自然也是周寒所想的。
每一間教室可以容納三十名學生,這並不是說不能多加入學生了,而是裴顯正要求的,就這些學生,他還嫌多了呢。
老師教書,並不像現代一樣,囫圇吞棗的教導,教室中並不分年齡,因此,三十名學生中,從八九歲到二十歲的學生都有,而老師在教導每一名學生時,都必須根據每名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來有針對的教導,所以對老師的教學能力飛揚嚴格,一般的文人,還無法做一名教書的先生。
裴顯正作為國君的老師,自然身份高貴,要想成為他的學生,就必須經過他的考試,考試不合格之人,就只能去其他教室去學習,只有合格的,才能進入他的教室,而當教室中人數滿時,他就不再收學生了,因此,無數的人找關係,向裴顯正送許多昂貴的禮物,都想讓自己的子嗣進入他的教室,可惜裴顯正統統拒絕了,他只讓透過了考試的人進入他的教室。
原本學習知識,是隻有權貴的子嗣,或是家境豐富的人,才可以學習的,一般的窮苦學生即便想學,也沒人肯教,但如今的王都裡,這樣的情況已經大幅減少了,因為王都上京的繁榮,許多平民家裡都開始小有積蓄了,為了家裡的未來,一些家庭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學文,在王都上京裡,學習,並不再是權貴富翁家裡才能做到的事情了。
就連裴顯正心裡那道學習是高貴的事,不是平民可以學的障礙,也逐漸減弱。
教室裡,裴顯正嚴肅的讀著《論語》,學生們則安靜的聽著,在沒有千字文和百家姓的這時,論語就是最基本的識字書,大多學生都是透過學習論語來學習字的。
裴顯正讀得很慢,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在教室裡,不論從哪個地方,都可以聽清楚他說的每一個字,今日,他讀的,是《論語》中的‘述而篇’。
在讀完後,他沒有說話,而是對身邊的弟子吩咐道:“黃石,你去教那些年紀小的學生習字。”黃石,是裴顯正的學生,比周寒入門更晚,他現在一邊在裴顯正的身邊學習,一邊為裴顯正教導學生。
這間教室中的學生,學習程度殘差不齊,有些後進的學生,連字都沒有學會幾個,但裴顯正已經沒有那個耐心教導學生去識字,因此會讓自己黃石等已經學習過很長時間的學生,去教導那些還不識字,或剛剛接觸論語的學生,一來可以鞏固這些學生的基本知識,二來也能減輕一些教導的繁瑣。
在黃石去教導幼齡學生學字時,裴顯正則一個個案几的去教導那些學生,論語篇章中的意思,對於還沒有學習到述而篇的學生,他則讓那學生先行背誦,第二日再考教,修正他們的讀法和錯字。
對於已經學過述而篇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述說他們對述而篇意思的想法,但凡有投機取巧或是試圖矇騙他的人,裴顯正第一次會拿出竹製的戒尺鞭打學生手心,第二次再犯的學生,則逐出自己的教室,非常嚴格。
在裴顯正的教室隔壁的一間教室裡,顧子瞻也在作為老師教導著學生,身為顧問的顧子瞻,原本負責為國君出謀劃策,但如今國君並不在上京城,顧子瞻也就閒了下來,每日與顧清清、程紫柔,在王宮書殿裡,抄錄書籍的。
程道仲原本想讓顧子瞻隨著車隊,去新陽城為國君管理新城,但被裴顯正強硬的攔了下來,裴顯正想讓顧子瞻與他一同當一名老師,來教導學生,不然光靠他和幾名教書先生,實在是不夠,這也是程道仲對裴顯正多有怨念的原因。
如此一來,王宮書殿內,再次少了一人。
“裴老古...不是,顯正兄。”正當裴顯正在認真教導學生時,顧子瞻來到他的教室外,大聲的叫他,聽語氣,非常激動。
但是裴顯正聽到顧子瞻的叫聲,臉卻當場黑了下來,讓他面前的一名十七歲的學生,在看到他突然的變臉後,害怕得瑟瑟發抖。
但裴顯正卻沒有向學生說明什麼,落下來一句繼續學習的話,就快步的走出了教室。
裴老古的稱呼,是顧子瞻對裴顯正的特稱,在書殿抄錄書籍時,兩人時常因為書裡的意思,而相互吵鬧起來,裴顯正對書的意思的解讀,比較古板而少有變通,因此當吵不過裴顯正時,顧子瞻就用裴老古的稱呼來諷刺裴顯正,如今在學生的面前被叫到這個稱呼,自然讓裴顯正非常生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來到教室外的裴顯正,看到一臉激動的顧子瞻,他也知道之前不過是顧子瞻口誤,興許是有什麼讓他激動的事,因此臉上的表情也緩和了一些,但還是沒好氣的說道:“這麼激動幹什麼,有什麼事不能下學後再說嗎?還有,你的學生呢?你不用教導他們嗎?”
“老裴啊,快看看我發現了什麼。”顧子瞻仍然一臉激動的,從懷裡掏出了一張紙來,上面寫著一篇文章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