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司進入涼殿後,看到歐陽豐也在,急忙向兩人行禮。
周寒問他:“你這麼急著來,是不是那本書抄錄完了?”他說的書,當然是指那本在寶庫內發現的《通氣錄》了,在出了寶庫後,周寒就將書交給諸葛司三人抄錄。
諸葛司滿眼血絲的回答:“是的王上,臣與顧顧問、沈城守,花了兩天的時間,終於將書抄錄完了。”他的聲音裡充滿了怨念,那怨念都要化作實質了,好不容易得到休息了幾天後,再次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又被拉來為國君鑑定寶庫裡的寶物,看到那些寶貴字畫被腐蝕得讓他心痛,但還沒有來得及抓緊時間修復那些字畫,他們三人又被國君安排著抄錄這書,雖然國君說了不急著用,但是身為臣子,怎能相信?因此三人這兩日來,沒日沒夜的交叉著抄錄書籍,顧子瞻與沈家言年紀大了,抄錄不久就會受不住,因此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諸葛司在抄錄,一抄錄完就趕緊給周寒鬆了過來,如此工作,他自然對國君有怨念,如果不是他確實感受到了國君對他的培養,以及不論是修復字畫,抄錄書籍,都是他感興趣的事情,他早就受不了的想要辭官了。
抄錄書籍用的,自然是周寒在上京王都內製造出來的紙,是塗悅從王都來時,帶來的,有數千張,足夠用一段時間了。
而對於國君製作出了紙,當然也讓沈家言和諸葛司驚訝不已,抄錄書籍中,紙的效果也讓他們為之驚訝和喜歡。
無視了諸葛司那充滿怨念的眼神,周寒接過書,看了一下,書很簡單,只有一張封面上有著《通氣錄》三個大字,第二頁開始,就是每一頁都寫滿了字,字裡行間非常緊湊,想來是在抄錄時,為了節約紙張而寫的,但雖然字很緊湊,但每個字都很清晰,完全不會影響閱讀,每個幾頁,書裡的字的字型就會不同,但最多的,還是諸葛司的字型,與面試那日寫在絹布上的不同,現在的諸葛司的字型,顯得更加漂亮,讓人一看就產生一股舒服的感覺。
書邊打了三個孔,用細麻繩將書裝訂起來的,翻閱起來很方便。
隨意看了兩下,周寒就將書又遞給了歐陽豐。
“王上,這是?”歐陽豐沒有參與那日探索寶庫,歐陽武也沒和他說,因此看著書面上的三個字,他不清楚國君遞給他的這本書是什麼意思,接過後,他簡單的翻閱了一下,只是這一翻閱,書裡的內容,就牢牢的吸引住了他的目光,讓他的呼吸沉重了起來。
身為周國的大將軍,連那強生健體的拳法都懂,又怎麼會不知道氣勁呢,他自然懂得氣勁,但歐陽豐的氣勁不過是多年練體而產生的一股簡單的氣,與氣勁不在一個層次上,他也聽說過上皇時代,許多將軍都懂得使用氣勁,最著名的就是上皇時代的天下第一武的天武大將軍,傳說中,那天武大將軍光靠氣勁,就可以在一丈外,將巨石擊碎,靠著氣勁可以更持久的戰鬥,曾經達到過萬人斬的地步,這個萬人斬並不是誇張的說法,據說那個天武大將軍曾經在一場大戰中,靠著氣勁的支撐,連續斬殺萬人。
以歐陽豐的實力,如果連續斬殺兩百人,他還是能勉強做到的,再多他就氣力不足了,而有了氣勁,他就可以做到,不光是可以靠氣勁增加每次攻擊的威力,也可以靠氣勁減少每次攻擊的消耗,來達到延長戰鬥的時間。
上皇時代結束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勁的修煉方式逐漸的失傳了,偶有問世,也多是透過那些隱藏世家出世的弟子傳播出來的,還多是複雜的修煉方式,很少有人能修煉出來。
而此刻,在歐陽豐手中的這本《通氣錄》,則簡單明瞭的說明了修煉的方式,對於歐陽豐來說,是個無價之寶了。
歐陽豐越看越激動,拿著書的手都不由得抖動起來,一旁的周寒與諸葛司都無法理解,周寒無法修煉這本書,而且他對這樣的氣勁也沒有什麼概念,在他想來無非就是如同內力一般,雖然很珍貴,但如以前看的修仙類小說一比,也就算不上什麼了,而且通氣錄三個字,也不如什麼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讓他更有興趣,就好像地攤貨一般。
“王上,這,這書?”在歐陽豐想來,國君是要把這書送給他,因此激動得嘴都不利索了。
周寒卻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道:“大將軍,你看這書怎麼樣?對你的效果如何?”
聽到國君的詢問,歐陽豐內心的激動才稍微緩解了一點,他有些遺憾的回答:“王上,這書是寶貝啊,學會這氣勁後,臣的實力可以提升一倍不止,可惜臣年紀太大了,已經不能再提升多少了。”他這輩子第一次為自己早生了這麼多年而遺憾。
周寒又問道:“你看如果給士兵們學習,他們能學會嗎?”
歐陽豐對於國君的想法有些詫異,但是還是想了一下認真的回答道:“王上,恐怕不能,這書雖然對於臣來說通俗易懂,但是對於士兵們來說,許多地方還是他們無法瞭解的,畢竟大多士兵都不識字,就更別說一些身體上的概念了,就連那些千人將們,要學會也比較困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個回答,讓周寒沉思許久,他還想讓士兵們普及氣勁呢,但這也不是太大的難題,因此他說道:“既然這樣,寡人將來需要在軍營裡開設文教班。”這個說法,讓歐陽豐沒聽懂,他抓抓腦袋,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國君。
周寒繼續解釋道:“寡人會聘用會書生,進入軍營內,定期教導士兵們寫字。”
聽懂了國君的意思後,歐陽武面有難『色』的道:“王上,恐怕不會有書生願意來軍營教那些滿身臭汗計程車兵們習字的,而且對於士兵們恐怕也沒有那個能力習字,而且,讓士兵們學字,會引起那些文人抵制的。”這是個文武相輕的時代,文人看不慣武人的沒文化,武人又看不慣文人的手無縛雞之力,周寒的想法,會遭到兩邊的共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