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倆人處物件呢?”碰上村裡的人,看著楊培敏兩人打趣道。
“日子訂了沒?”
“這小夥子長得精神。”
“培敏你真有福氣,嫁個軍人,光榮!”
路過一個磨坊,排隊磨糧食的人們,熱情又八卦地跟他們打招呼。
楊培敏有些囧,因為有些人她叫不上那稱呼來。
只能笑呵呵地叔嬸叫了通,裝不好意思的趕緊拉過沈宜光走了。
沈宜光看著好笑,“你平常都不出門麼?到底有幾個是你能認識的?”
楊培敏有些心虛,這也是原主的記憶,這姑娘平常都眼高於頂,平常上下學碰上人,也多數是別人主動叫她的份。
她伸手把落到後面的小辮子弄到前面來,這個她才不想承認呢,“哪有,你沒看到我都叫了人嗎?”只不過不知道有沒有叫對。
出來也有會兒,以免碰上更多的人,讓自己尷尬,所以楊培敏就說要回去了。
到家的時候,廚房裡也弄得差不多了,而裡屋裡那些家長們也是談得差不多了。
看到他們回來,家長們都是眉眼帶笑的。
像是養了好幾年的豬要出欄了……
“宜光過了十五就得回部隊了,咱們想著把日子早點訂下來,最好是在他回隊之前把事情辦了,我們那邊的東西早就準備好了,親家你們這邊也不用啥添置的,咱都置辦好了,這會兒也不講究以前那些了。”沈宜光的大姨在沈二牛的示意下說道。
現在的很多禮節都減免了,很多女方只穿一身衣服出嫁就算了,哪裡還有嫁妝一說,到鎮上扯個證,買點兒糖分一分親友,就算完事了。
像楊培軍、潘水芹那般擺宴的,家境都是很不錯的了,不過上門祝賀的人也需要把自己的口糧帶上,大夥的糧食都不寬裕,早些年還有很多一口糧食能救一條命的事例呢,所以大家也不好明晃晃地佔人便宜。
張名花跟楊大海對看了眼,感覺日子太快了,但人家兒子的歸期擺在那兒,探親假不好批,有些當兵的好幾年都沒回過家呢,要是錯過了這次機會還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所以自己作為女方家的也不好擰著。
只好打出商量的語氣道:“這日子咱還得好好商量商量,頭一回嫁女兒,雖然沒多大能力,但也想給她好好準備一下,你們這邊有看好的日子,也不妨說一說,咱們兩家商量著敲定一個。”
楊大海的意思是在沈宜光回隊之前,儘量希望遲一點。
而沈家則希望越快越好,也讓他們小倆口也多相處幾天,把感情穩定下來。
楊培敏沒想到一回來就聽到自己的婚期。
要不要太快。
她給張名花使眼色,暗中搖頭,示意不要把日子訂得太早,有父母在這裡沒有她說話的地方,她只能讓她娘代自己說了。
沈宜光注意到她的動作,出來說了句,“這事咱們回頭各自合計合計,找個時間再訂下來。”
這邊說著,李紅走進來說是要開飯了。
喜歡當軍嫂的那些事兒請大家收藏:()當軍嫂的那些事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