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傳媒當年也給力,給足了加熱,這篇帖子最終收穫數萬閱讀和幾百條評論。
在當時也算是一篇地方小熱門的文章了,自然影響力有一定的。
本來楊立新就是本地論壇的一個比較活躍且影響力較大的小貼主,現在經過這一番捧紅,讓他名聲大振,只不過,他並不願意說出來而已,所以,西傳媒的賬號,別人也沒有拿它和楊立新聯絡起來。
而這也因此讓楊立新結識了不少維州的“武林中人”,這當中就是這位強哥。
這麼難得的一次推廣機會,楊立新自然不會讓自己朋友落空,所以,這個非遺展現,強哥的龍拳必須要有!
於是,他第一時間就聯絡強哥。
沒想到,強哥居然也是在江北這附近辦公的,當他把地址發過來的時候,楊立新發現居然就在自己的辦公室不遠。
這好啊,上班的時候,趁機溜出去,就可以跟強哥見面了。
這下,他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接著上班的機會出去了。
沒想到,強哥工作的地方,也是屬於政府工程大院,這也是,畢竟現在已經不再是那個被外國人欺負的時候了,舞刀弄劍、拳腳功夫,這些都已經不能作為謀生的本領了,現在誰還不學個一技傍身呢?
況且,政府工程這些都是的大投入的,一年賺千萬,這都是小意思,而且,待遇還不一定比那些所謂網際網路大廠要差。
距離上次,他已經有快兩年沒有跟強哥見面了,見面後,自然也是寒暄幾句。
之後,他們就開始展開對非遺的討論。
“非遺啊?”強哥有些猶豫,他說道,“這個勉強也算是一種非遺吧,可是,我一直都沒有把這當做是非遺文化,反倒是覺得只是體育專案。”
楊立新若有所思,其實武術說是強身健體,可要是古代,這武術可還真的是保家衛國的功夫,只不過,現在時代變了,這些傳統的記憶逐漸被人們所遺忘,隨著老一輩的先後離去,這些技藝或許還真的就會失傳了。
在發生重大歷史變遷的時代,文化傳統既面臨遭受衝擊、加速消失的現實威脅,這也就有了非遺這個專案也應運而生,透過非遺傳承保護,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產生標誌性風格或作品、產品的歷史機遇。
不尊重遺產、不注重保護遺產、歪曲遺產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的做法,會導致遺產遭到損失和破壞;禁錮和扼制遺產持有者的創造性表達權利,也會窒息文化傳統的生命力,錯失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寶貴機遇。
本質上是文化傳承如何應對自然和社會環境變化的挑戰。
但歸根結底,人才是一切事業的根本。這也就有了非遺傳承人這個角色。
文化傳承人文化傳承人,也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人。
這涉及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5大類等134個專案。
非遺傳承人表現形式,主要是口頭文學、表演藝術、手工技藝、民間知識等領域。
透過對傑出傳承人的調查和認定,傳承人的權益和管理,是21世紀初正在進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楊立新在行動,其他同事也在聯絡,最終在縣區、品類上獲得一個比較適中的平衡,最終才敲定八個非遺專案參加。
喜歡圓夢新媒體請大家收藏:()圓夢新媒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