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母親醒來了,她看著楊立新,環視了周圍的環境,似乎也明白了什麼,她道:“我睡了多久?”
“十幾個小時吧。”楊立新此刻的心是刺痛的,因為,在母親尚未清醒過來的時候,醫生已經告訴了他,現在他母親脖子上有個惡行的腫瘤,假如不切除會有生命危險。
而母親之所以熬成這病,多半跟之前全日制照顧他父親,熬壞了身體。
經常都要吃藥,這次恐怕是病情加重了。
母親對著楊立新說:“你不用照顧我了,我會照顧自己的,每天拿點飯菜就行了。”因為她知道如今正值食品安全問題,假如還待在醫院,又會受到另外一種威脅。
現在的她稍微恢復,也要開始戴口罩。
沒有辦法之下,只好請了一位護工。
目前在一些醫療機構或慈善團體,都有這樣一個群體,就是護工。
護工主要工作是照顧病人生活上的大部分方面,比如整理儀容,攙扶走路,餵飯,整理室內廁所等等。
雖然,護工並非醫院的群體,可是卻履行了部分護士的義務。然而,目前護工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護工一人照看數床,導致護工睡得比病人還香。有的護工沒有耐心,直接將湯水放在臺頭就算了,也不想想那個病人是否能坐起。
所幸的是,楊立新這次找到的護工,還算靠譜。
對於他母親算是比較照顧了,還時常會做點飯帶過來。
同床的病人也相處的融洽。
住院期間,也零星有幾位親戚,陸續來看望,但大多都只是短暫停留。
楊立新這段時間,可謂是全程守候了。
潘良辰也來過,可惜,每天都要上班,而且還要倒班,因此來的次數並不多。但基本下班就會過來一下子。
經歷了,父親住院,如今又經歷了母親的住院。
讓楊立新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他甚至在想將來,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他該如何是好?
他知道,人總會有那麼一天,只是沒有想到,這一天這麼快就降臨。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位護工也沒有當初那般努力積極了,因為,她還有別的床要照看,畢竟一天三百,如果照看三家,那就有九百了,那不比打工強?
工作是你求著別人,又能拿她什麼辦法?
只要她完成規定的任務就好了,其他的就不能管了。
幸好,母親的精神狀態一天天變好了,可是那個病患一日不根治,還是有麻煩的。
跟母親同病房的那位小年輕,比楊立新小兩歲,聽說人家已經在安尼斯城做主管了。
他也是跟母親一樣的病情,只不過,他的年齡比較小。
如果真的要做起手術來,他的身體肯定就比較容易康復。
而母親如今的身體狀況,想想就覺得很難。本來年紀就上來,而且身體還弱,加上,她時常會想起父親。
這讓楊立新怎麼辦?他也不知道如何是好,這個根本就沒有辦法改變的。
不過,幸好這個小年輕的安慰和開導,母親的心情也才逐漸走出了陰霾。而且,他們家也很好,每次帶過來的東西,都會分點出來。
真的有時候,感覺遠親還真的不如近鄰。
第二天,醫生早晨查房的時候,又特意地讓楊立新過來一下。
楊立新的心咯噔一聲,但他也有心理準備了。
醫生一臉嚴肅,語氣鄭重地說道:“你母親的狀況,你都應該知道的。”
楊立新點了點頭,他問道:“那如果做手術的話,有幾成把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