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慎重地考慮了薛聚武的想法。
既然定下要去練手,那麼,接下來就是尋找一個合適練手的地方。
那麼什麼地方合適呢?他從窗外看了看外面,只見,博物館這三個字特別醒目。
楊立新當即靈機一動,他想到,既然北方某宮殿也經常出文創產品,那麼咱們的博物館或許也可以啊!
光有想法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拿的出手的方案才行。
楊立新想了一夜的做好了一份ppt,匯出pdf格式後,他打算拿過給博物館看看。
但是,他需要有一個人同行,不然孤零零的一個人顯得有些勢單力薄。
這個人必須成熟穩重,明顯楊可馨和範小軒就不太合適了。而這個人又要至少對文物歷史有所瞭解,這樣一來,也還是隻有他一個勉強過關。
那就稍微再降降標準吧,楊立新想,要說服對方相信自己,那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或條件,使得對方佩服你的本事。
那麼一來,有且只有朱婷婷一個合適了。之所以不是凌行知,那是因為行知的專業並非文案,他寫作也都全憑愛好的,那麼,他所涉獵的東西就不太深入了。
而朱婷婷雖說也不是研讀文案的,但她讀的影片專業,只要說幾個聽起來煞有其事的術語,別人就會覺得你很厲害了。
兩人旋即來到博物館,全憑問人,總算找到了對接的人了。
自報家門後,楊立新就跟對方解釋了一番來意,萬萬沒想到,對方居然同意了,而且還得知了,對方姓聶。
“這邊先弄幾個簽名即可。”
楊立新說道:“那乾脆我先講一下,我的構思和想法吧。”
在聽完楊立新的陳述後,聶主任竟然認同了。她還表示需要請示,於是進去了,過了一會兒,她才說:“我進去了,跟館長溝透過,他表示除了帆布袋、書籤、杯子,博物館文創還能做什麼?”
原來,博物館也在謀求突破和創新。
當前,全球博物館面臨一個新的轉型階段,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大資料、5g通訊等數字技術的興起,對拓展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館長看來,作為博物館數字化最基礎、最緊要的工作,實體藏品變身數字產品。
然而,這個過程很漫長,或許還會帶來不小的財務壓力,但這個過程必須要完成且不可逆轉。
這樣一來,兩邊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
於是,聶主任就帶著楊立新和朱婷婷進去了。
館長的辦公室也不大,也就五六平方。但擺放了很多鎮館之寶,很多都擦得油亮油亮的。
寒暄幾句,館長也開始說出他的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