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黎國的大軍兵分四路,第一路由大元帥祁德龍的兒子祁棟樑帶領,於躍與祁棟樑素來熟識,所以就隨著祁棟樑的大軍,帶著些普通的修士,進入到了北越的腹地。
天黎國的第二路大軍由祁棟樑未過門的媳婦兒雲瑤帶領,隨他而行的是雲劍宗的宗主上官飛白。
其實雲海和雲瑤父女都出自雲劍宗之手栽培,所以這對父女對上官飛白都是很熟悉的。
天黎國的第三路大軍由雲海率領,與他一起的是九仙宗的宗主白長天。兩個人一個是帶兵的能者,一個是天黎國修士中的翹楚,自然也是比較合得來的。
剩下的第四路大軍則有大元帥祁德龍帶著,就駐守在白虎關內。
白虎關如今剛剛被攻破,局勢並不穩定,必須要個有分量的人坐鎮才行。跟大元帥一起坐鎮在白虎關的是雲劍宗的第二高手楚離,兩個人在朝堂上已經見過面了,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祁棟樑的軍隊踏入北越後,直接就殺向了就近的一座城池,這座城池名為郾城,城中駐守著五萬軍隊,而祁棟樑這次帶來的軍隊則有三十萬之多,且都是百戰之師。如此大的差距,讓駐守在郾城的北越國兵將早就沒有了抵抗之心,只是象徵性地打了兩次衝鋒,便開城投降了。
祁棟樑當時就將這五萬郾城守軍的兵器盔甲都卸了,然後派車輛運往白虎關,至於那五萬守軍,如果願意投降的,便收編到軍隊之中,如果不願意的,就地遣散,也不為難。
北越國的兵將見天黎國的大軍如此悍勇,倒是有一半願意追隨。
如此一來,天黎國的軍隊倒是得到了一些壯大。
天黎國大軍並沒有在郾城久留,他們將郾城的守將的財富搬空之後,便留下三萬人守城,其他人則跟著大軍繼續向下一作城池進發。
這次祁棟樑將自己的軍隊又分成了三路,又將從郾城收服的人分成了三部分,分別跟著自己的三路大軍前行。
臨行前,祁德龍已經交代了,這一戰就是要快打,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克的城池最多,那他的功勞就最大。攻下城池後,也不用怎麼打點,就像對待郾城一樣,將有用的物資都運送回白虎關,願意投降的人編隊,繼續向下一座城池進發。
祁棟樑的心裡也明白,天黎國不會長久佔領那些城池,一來是沒有精力,二來也是因為這裡的條件太艱苦了,真正的價值並不大,倒不如將這裡有用的東西都搬空了,到時候北越國手裡沒有裝備、沒有錢財,就算是想打仗,也會變得力不從心了。
兵分三路之後,祁德龍部的大軍行進就更快了,不過半月時間,他們居然攻克了十座城池,三十萬大軍數量沒有增加,但是卻收編了幾萬人的北越軍隊。
祁棟樑的大軍是第一個抵達到龑京城外的,他們所走的這一路只有兩座大成,所以行軍很順利。
不過,剩下的兩路大軍明顯就沒那麼順利了。
雲瑤帶領的天黎國大軍採用的也快速奔襲的打法,不過她卻將軍隊分派得更多,如此一來每支隊伍的數量就少了。不過,跟著雲瑤的那些將領也都深得雲瑤的用兵之道,他們也都是攻城拔寨的能手,所以一開始也進行的非常順利,甚至攻破城池的數量比祁棟樑這一路大軍還要多。
只不過,雲瑤這一路大軍在臨近龑京城的時候,遇到了一塊難啃的骨頭,這裡居然有近十萬守軍,而且都是精英。雲瑤的部下一個將領最先開到這裡,吃了個悶虧,只得向雲瑤求援。
等雲瑤帶著軍隊趕到的時候,雙方已經僵持了三天來了。
雲瑤問清楚了狀況,也沒有急著攻擊這座城池,而是讓大軍將其包圍起來,然後自己則帶著剩下的二十萬人殺向龑京城。
對雲瑤來說這座城其實並不重要,她們首要的任務還是要將軍隊開到龑京城外,以此對北越國的皇帝施壓,爭取更多的利益。
雲海的大軍打得比較紮實,可紮實的打法就意味著行軍的速度不會太快,不過他路過城池卻因為兵力相差懸殊的原因,並沒有出現什麼啃不下來的硬骨頭。
這支三十萬的大軍,雖然速度慢,但是趨勢卻近似平趟,只不過在臨近龑京城的時候,遇到了一座能與之抗衡的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