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黎國皇帝魏武君在於躍的待客廳裡一邊品著桂花釀,一邊倒著心中的苦水。
“妹夫啊,你是不知道啊,我這段時間都快愁死了,滿朝文武也都沒什麼良策,我實在是沒轍了,才找你來倒倒苦水。”魏武君唉聲嘆氣道。
於躍此時就是一個聽眾,他什麼都沒說,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所以只能聽著。
魏武君見於躍不說話,便又道:“魏武侯那次逼宮,滿朝文武有三分之一支援他,後來雖然父皇特赦了許多,也處理了一小半,如此便有不少空缺待補了,後面魏武元又出來搗亂,這下五府六部直接就少了一半,就連兵部也不例外,有近三分之一都與魏武元有牽連,現在還關押在天牢呢,至於其他的地方空缺就更多了,有那麼多的空缺,事情誰來做?還不都堆到了我這裡?”
魏武君像是開啟了話匣子,將心中的苦事一股腦全都倒了出來。
於躍還是沒有說話,他光聽魏武君吐苦水,腦袋便嗡嗡作響了,皇帝難當,好皇帝更難當,這句話也是有些道理的。
於躍一直不說話,魏武君著急了,對於躍道:“我說妹夫,你能不能說句話?不會真就當個聽眾吧?你倒是幫我出出主意呀。”
魏武君是真急了,如此下去,不用北越國大舉犯境,天黎國自己就能把自己弄成一個三流王國。
其實於躍並非只是聽眾,魏武君這種四面楚歌的處境,讓他想起了很多有關家、國、天下的主張理論,只不過這並不是他擅長的東西,所以一直都未開口,如今見魏武君真急了,只得道:“大哥,我一個方外人,其實對國家大事瞭解得不多的。”
魏武君滿臉不耐煩,對於躍道:“我知道你後面還有‘但是’,快說吧別賣關子了。”
於躍只得無奈地搖搖頭道:“大哥,我說得對的你就細琢磨琢磨,不對的你就當我沒說過。”
魏武君點了點頭道:“你就快說吧。”
於躍見魏武君是真的想聽,才開口道:“首先說說六部中兵部之外的事,古人有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雖然這句話的最初是說傷寒病理的,但是用在國家大事上也同樣適用。六部中,吏部的官職很重要,大哥可以先選些有才能的官員抽調吏部,吏部人員充沛了,才能為國挑選出更多有才能的文職官員來。吏部的人都是大哥你信任的人,他們所挑選的各級官員,大哥你必然也是信得過的,如此一來官員任免這個環節,大哥你就能少操不少心了。”
魏武君沉思著,於躍的話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卻有拆東牆補西牆的嫌疑,吏部的人手是足夠了,但六部其他部被抽調出來的人要如何補充,就又成了難題了。魏武君道:“你說的倒也是個法子,但是其他各部的空缺可就不好補充了,畢竟朝中就這麼多人,從哪裡去任選官員呢?”
於躍仔細思索,忽然想到某朝代用過的方法,於是道:“我倒是有個法子,卻不知合不合適。”
魏武君道:“有什麼儘管說,合不合適我們斟酌著辦。”
於躍聞言開口道:“這個法子叫‘科舉’,也許可以一試。”
魏武君微微皺眉,問道:“什麼是‘科舉’?”
於躍道:“科舉分為文舉和武舉,說白了就是考核。先由州府縣衙臻選有學識的人為秀才,地方鄉試之後,出眾的秀才成為舉人,然後這些舉人在經地方推薦到黎都進行一次大考核,便稱之為科舉,皇帝可親自出題,讓這些人來答,然後讓朝中有學識的人來評出其中大才學者,由皇帝決定給這些人排出個一二三來,可圈定在一定名次的考生成為朝廷備用官員,去各處任職,待過了備用考核期後,成績優異者可冊封官職,如此可解燃眉之急。”
於躍絞盡腦汁,也就只有這種方法可以暫解魏武君的燃眉之急了。
魏武君一拍大腿道:“妙啊,這方法好,你怎麼想到的?”
於躍支支吾吾,不知該怎麼說,這個的確很難說清楚,就算他打算說清楚,魏武君也不會信。
魏武君見於躍為難的樣子,便不再強求道:“好了,你的秘密,我就不問了,反正你有那麼多秘密。”
於躍尷尬一笑道:“這個問題很難解釋清楚,我若說這種方法本不屬於這個世界,大哥你信嗎?”
魏武君道:“你說了我就信。”
魏武君雖然嘴上說信,但那眼神裡分明透著不信。
於躍無奈,只得繼續道:“我開始說先完善吏部也是這個原因,選拔官員的事情,還得吏部來辦,當然也急不來的。”
魏武君點點頭道:“這樣也好,如此一來文職官員就好解決了。不過這武職官員可就不好選了,難道也來個武科舉?”
於躍道:“武舉也是可以的,不過我覺得兵部的事情更急,說不得只得煩勞老元帥祁隆再出面了,另外少元帥祁棟樑也是可任之人,尤其他還有個有大才能的未婚妻,完全可以輔助祁少元帥,這兩個人大哥都可以用,也可以放心用,另外少元帥夫人的父親也是個奇才,若邊關有戰事,可以臨時調任。不過從長遠考慮,大哥還是需要完善武舉的制度,招攬天下賢才,這樣天黎國隨時都有可抽調之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