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並不在意,有人叫好,這說明他講得還不錯,能引起觀眾共鳴。
王牧微微一笑,繼續開講:“話說那關雲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一口氣喝乾碗裡的涼開水,王牧擺擺手道。
“可惜袁本初,也是一時俊傑,一敗而塗地,反而成全了曹家。”李泰感嘆道。
“王爺,剛才王掌膳不是說了嗎?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這敗也是正常的吧?”一名護衛問道。
一起聽了故事,一下子拉進了眾人的關係。
“那只是故事!需要在意的是裡面的計謀,真實的情況根本不是那樣。袁本初只是庶出,四世三公的名頭,雖然帶去好處不少,但也是有限的。
袁本初少有清名,能對董卓拔劍相向,又能親自領兵大戰公孫瓚,何來色厲膽薄一說。數戰而平群雄,以至最後統一了北方,如果沒有準確地判斷,沒有果敢的決心,何能取得如此驕人戰績,有書說他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這何來“好謀無斷”之語。”李泰沒好氣的說道。
“哼!既然如此,那你還聽得那麼起勁!”王牧不滿的說道,這個傢伙,就是一個槓精,自己講演義,他講歷史,懂得多了不起啊!
“嘿嘿!小弟這不是感嘆一下嘛,王兄故事精彩絕倫,不聽豈不是太可惜了。”李泰笑著說道。
“那你說說,袁紹敗在哪裡?”王牧好奇的問道。
漢末三國,說不感興趣那是假的,所以王牧也想聽一聽現在的人怎麼評論當時的人,畢竟如今才過去三百年,流傳下來的訊息應該很可靠。
“袁本初嘛,這還得從他出身說起,袁術曾經說過一句話:“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可以知道,袁本初不但是庶出,而且很可能只是歌姬,丫鬟之類的下人生的,好在他伯父袁成,膝下無子,親自扶養他成人。
或許也正是因為他出身的緣故,袁本初心胸實在不夠開闊,以至於用人方面,有些問題。”李泰咂咂嘴感嘆道。
“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護衛失望的問道,顯然他們更願意相信王牧講的故事,畢竟那要精彩許多。
王牧也明白了一些,袁本初手下的人,更像如今的世家,而曹操手下,更多隻是寒門,一方能夠同心協力,而另外一方還有內鬥,這能贏才怪。
“不錯,官渡之戰只是一時之敗而已,可惜袁本初就是放不下,回到河北,一直耿耿於懷,兩年之後,就病逝了!袁家數子內鬥不休,這才是他們失敗的真正原因。不然的話,袁家實力,遠超曹家。”李泰思索著說道。
“王爺您懂得真多!”護衛讚歎道。
“那是當然!本王過目不忘,看過的書,堆積如山,能讓本王不知道的,也就只有王兄你拿出來的東西了。”李泰自豪的說道。
“過目不忘!”王牧驚呼一聲,羨慕的看向李泰,他也好想擁有這樣的天賦啊。
“不錯!只有本王和城陽,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李泰得意的說道。
“那你送給我的書應該都看過吧?陛下讓抄寫齊民要術,就麻煩王爺你了。”王牧高興的說道。
喜歡大唐小書生請大家收藏:()大唐小書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