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寧馨跟卓玉航露出談物件風聲的時候,幾個知青還勸寧馨三思, 讓她考慮好, 最好不要嫁到農村。萬一他們以後能回城了,寧馨嫁人後, 能捨得農村的丈夫孩子回城嗎?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 家裡有關系的,已經給自家孩子在城裡找好接收單位,讓孩子回城了。留下的知青大多數是家裡條件一般或差點的,父母沒多大本事,根本沒辦法幫兒女回城。
過一年長一歲,尤其是對知青姑娘們來說, 這意味著她們的婚事不能再拖了。其實對男知青來說也差不多,過了結婚年齡還不結婚, 照樣有人說閑話。這年頭二十歲基本到了找物件談婚論嫁的時候,再晚幾年, 絕對拖成老姑娘或找不上媳婦的小夥子,會讓人說嘴。
相比待嫁的女知青來說,寧馨選擇嫁給卓玉航,無疑是個好選擇。因為寧馨嫁人後, 立馬跟著到部隊隨軍,起碼應該比生活在農村好, 起碼不用下地幹活。
這時候,就算女知青動了在附近找婆家的心思,也不太好找。畢竟在農村有正式工作的小夥子太少了, 再說人家小夥子既然有能力在城裡上班,說不定還看不上在下鄉知青。所以,女知青們想跟寧馨似的找個合心合意的物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不知青們聽說寧馨帶著女兒跟丈夫回家過年後,又聽說卓玉航獵了野豬,簡直對她現在的生活不要太羨慕。有人甚至認為:還是寧馨心眼多,早早找了好婆家、好丈夫。
不像他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寧馨回來後還沒有見過留在村裡的知青們,她可不知道他們的顧慮和羨慕嫉妒。
大年二十九,卓文華和卓玉川一家終於放假回來了,卓玉川一家住在另一間有火坑的房間裡。
家裡人多,可熱鬧起來了。老大家三個兒子已經自動到奶奶家來吃好吃的,再加上老二家的曉芳和曉蕊,還有曉悅,光孩子就六個人。連上家裡的大人,就十幾口子,吃飯時圍一大桌子都坐不開,還得給孩子們分一桌吃飯。
過年是孩子們最期盼的日子,既不用幹活,還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孩子們恨不能天天過年。
大年三十這天下午,楊秋菊對老大家的曉光說:“去叫你爸媽過來吃團圓飯。”
“知道了,奶奶。”曉光說完撒丫子往家跑。他跑得很快,因為還惦記著回來吃奶奶和嬸嬸做好的全家宴,有魚有肉,還有肉餡水餃,簡直不要太誘人。
因為老大和老大媳婦對楊秋菊有意見,平時是不會主動過來的,有什麼事得讓孩子們過去傳話,請他們過來才行。
大年三十這頓團圓飯是免不了的,就算卓玉山對親媽有意見,他也不能大面上太過不去。何況是來吃白飯,他媳婦李金鳳可是願意過來吃現成的好飯菜。
等老大兩口子來了,團圓飯開動。楊秋菊和老二媳婦,還有寧馨三人擺了兩桌美味的飯菜。炸肉片、炸帶魚、燉雞、糖醋魚……
他們家不存在封建陋習,不興女人上桌吃飯,所以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
因為老大兩口子多年一直跟父母關系緊張,大家都習慣了,都沒太當回事。
老二兩口子知道老大的心結,不好意思主動跟老大攀談。
只有卓玉航和寧馨當潤滑劑,他們為了緩和氣氛,會主動跟大哥大嫂說話,聊些孩子們之間的事。主要就說讓侄子們好好學習,就算不考大學,將來也好安排工作或者當兵啥的。
幸虧老大兩口子不是太孬的人,不會在年夜飯時鬧起來。
老大跟卓玉航是一個媽,兩人一直說得上話。再說這個弟弟在部隊混得不錯,也許以後兒子們還得靠叔叔去當兵,所以他非常給卓玉航面子,兩人一直聊到吃完飯。
小孩子那桌就沒這麼複雜了,單純的孩子們把心思都用在吃上,專門夾肉吃。吃水餃事一口一個,吃得噴香。楊秋菊特意在水餃裡放了洗幹淨的硬幣,誰吃到代表誰來年運氣好,有財運。
哪個孩子要是吃到一個帶硬幣的水餃,高興得不得了,跟中了大獎似的。就是為了吃到那種帶硬幣的水餃,孩子們為了多吃幾個水餃,都吃撐了。
這也就是在卓家才有這多麼水餃當孩子們隨便吃,因為卓文華把細糧帶回家,楊秋菊攢下不少白麵,就等過年吃好的。
一般農村人家,包的水餃先繼著男人男孩吃,剩下的才讓女人女孩吃,有時女孩只能吃到幾個水餃,或者吃不到,只能吃白麵和玉米麵摻著做的手擀麵,就算是過年吃的好飯食了。
吃完年夜飯,老大兩口子說了會兒話,就先回去了,三個兒子繼續呆在爺爺奶奶家玩,直到睡覺的點才讓卓玉航送回家。
有孩子鬧騰著,大人湊到一起說說話,時間過得很快。等孩子們都睡下,家裡就顯得安靜多了。這年月又沒有啥娛樂節目,想到第二天還得早起拜年,卓家人都洗洗睡了。
大年初一是村民們到處拜年的日子。一般都是家裡的老人守在家裡,等待街坊鄰居來拜年;年輕一輩的人到處走動,去鄰居家、親戚家拜早年。
大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
這天,老大家和老二家都帶孩子回孃家了。只有寧馨離孃家最遠,沒有去,在家幫婆婆做飯,等小姑子帶丈夫孩子回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