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題怎麼答啊?
趙勝天和宋明河也看到了最後一題。
宋明河的知識都來自於學校的書本。他完全沒做過什麼實驗,課本上的實驗案例也不算多,他想猜一個又不知道猜哪個。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他急得滿頭大汗,臉色蒼白,最後只好放棄。
趙勝天前面做的異常順利,對他來說這難度好像和上一次預考沒有什麼差別,直到這最後一題,讓他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問研究物件?
趙勝天搜尋了一下腦海中和細胞分化有關的研究物件,第一反應是植物。可是這一類實驗的研究物件都是植物,專家組怎麼會出這樣簡單的題作為附加題?
他繼續在腦海裡回想,器官發育,器官發育相關的題他有沒有做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勝天像在地板上找一根針一樣一寸寸地搜尋著,不斷地回放之前做題時的記憶。
好像有一個,那個什麼胚胎髮育的。問胚胎髮育過程中失去尾是由於什麼。
由於……由於細胞在發育過程中產生了程式性死亡!
他想起來了!就是細胞程式性死亡理論!
當時題目有提到某一年有科學家用線蟲作為研究物件,然後發現了這個原理後來還獲了一個什麼獎!
趙勝天立刻寫下線蟲二字,至於原因,他寫了細胞數量較少,研究方便。
他其實只記得是用了線蟲,不知道原因。但是空著總歸是不好的,知道是什麼了再倒推猜測一下還有一定的蒙對機率。
看著滿滿的一張卷子,趙勝天不由得感慨那本題目做的真值!附加題這麼偏,要不是他做過那題就完全想不出來。
真不知道別人要怎麼答題!
張教授出這題時根本沒想著有人能答出來,他自己都沒有標答。
他六十年代那會兒出國訪學,學習生物。當時國際上就有人開始做分子生物學在發育這一塊的研究,張教授很感興趣,回國後也準備探索這一領域。沒想到剛剛回國就遇到了那場浩劫栽了進去,直到現在才差不多重新出來任教做研究。當初的研究中斷了十來年,張教授能猜到國外早就出了一些成果了,但是他還不想放棄。他的知識和經驗告訴他,這個課題有用。研究成果,很可能導向一個重要發現。
但是國內外現在還不夠流通,他連國外的頂尖雜誌都難以得到,無從判斷國外做到什麼程度了。他只好先接著上一次卡殼的地方——選什麼作為研究物件。
這次幸運地被選為高考出題組專家,張教授順手就把這個加上作為附加題了。他對答出這題不抱什麼希望,只期冀著恰好有天資卓絕的人能提供給他一點靈感。
唉,年輕人總是思維活躍一些的嘛!
“哎呦!老張,這題有人答出來了!”
張教授心裡一顫,推辭道,“不是瞎答的吧?”
“不是,看著還有點道理!”
張教授架起老胳膊老腿三兩步就跨了過去,一把抓過試卷細細地閱讀了一遍。
捧著這張試卷,張教授心裡好像抓住了什麼,又好像還差一點。他的手顫抖著,雙腿也開始打顫,看得旁邊的老師心驚膽戰,生怕下一秒他就倒了!
張教授抬頭,看著旁邊的人,眼裡竟然隱隱滲出淚水。
“找到這個學生!我要特招他!”他激動地大喊,吸引了全部老師的目光。
他要親自找他問清楚!
“哎!老張你別激動啊!老張!老張!”
圖書館裡,越青苗正在整理書架。上次趙勝天還回來的那本生物教材和習題冊她還沒想好放哪裡。放生物學書架上吧總覺得混進去一本高中教材很奇怪,單獨騰一個空書架放呢有隻有一本,太空了。
最後,青苗還是決定把它放在櫃檯旁邊的一個書架上,以後那裡就專門放這些可能比較常用又是列印本的書好了。
她把這厚厚的一本書和習題冊抽出來,一個沒拿穩,習題冊就掉在了地上。
攤開的那一面剛好寫著和細胞的程式性死亡原理相關的一道題,題幹中有一句話,“ 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授予3位科學家,這3位科學家發現了在器官發育和‘程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規則。“
青苗彎腰撿起這本書,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題幹,面上不由得帶出一絲微笑。她還記得幾個月前被她刪掉的那個年份,2002年。
喜歡我開圖書館那些年[快穿]請大家收藏:()我開圖書館那些年[快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