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覺得這件事可行,立刻就派人散播關於顧念喻的輿論。
很快,城裡就有了許多的聲音。
“原來,那鋪子那麼火熱,是因為那東家在背後發了筆大財,富可敵國,有那麼多資產呢,什麼生意做不起來?”
其實這話就有些站不住腳,但眼紅眼熱的人多的是,不合理也能變為合理。
傳揚了不到幾日,汴城的人就都知道,那顧府的千金掌握了筆鉅額的財富,恐怕是汴城的首富。
而不用多久,又有話傳出來,“那顧府的小姐,當真是個善心的人呢,自己發了財,還想著要給學院翻修!這學院的確是太老舊了,顧小姐有心了!”
“什麼有心,那是人家的親弟弟也在學院裡讀書,有錢了,給親弟弟提升一下讀書的環境,不也是很正常嗎?”
這話傳的熱熱鬧鬧,也有人捧起了顧念安,“我看過這顧小公子,一看就是讀書的好苗子,日後,說不定要出個狀元呢!”
這些話引起了童家的重視。
童家祖孫三代都是有功名的,旁系也出了不少秀才和舉人之類的,自詡書香門第,科舉之家,也最是以清風霽月,文人風骨為重。
光是聽到這些話也就罷了,只是有心人暗暗在童家人身邊傳揚,“這翻修學院,是不是別有心思哇?今年的科舉本也有顧念安在內……”
“這顧念喻,該不會是想給他徇私舞弊吧?”
童家聽了這些猜忌,心裡也開始有了猜疑。
畢竟年年的科考,這些徇私舞弊的現象總是有的,即便被抓到的後果嚴重,但要是一朝成名,那就是一輩子不愁,還是有很多人在這方面想心思的。
去年,就有人花了重金買到了科考的試卷,差一點就能做上官了,這件事被嚴懲,童家雖然不是做官的,但作為讀書人,還有幾分的權威,不然舉人之類的,也不會被叫做‘舉人老爺’。
所以今年要是再出現類似的事情,童家自然是不會坐視不理。
身為讀書人的楷模,正是應該站出來肅清這些不正之氣!
童家老爺一臉深沉,“這種事,絕對不能發生在我們汴城,那顧家的小子,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其餘人也都不甚清楚,也沒有和人有過什麼交流,更不瞭解他的才學水平。
“沒有實質性的證據,還是不該把人一棒子打死。”
自視為有文才,有素養的君子,這種不講道理的事情自然是不會去做,還是要把事情瞭解清楚才好。童家還是很有自己的道德標準的。
“老爺說的沒錯。就算是外面傳了,不是咱們親眼所見的,還是不該那樣莽撞。但若是那顧家真的要行一些暗搓之事,我們也定然不能放過。”
“是,否則豈不是對其他人都太不公平了?”
十年寒窗苦,不是說說而已。
古代時的讀書,和現代的讀書,是很不一樣的,不是義務教育,也沒有什麼應試教育的教材,全靠自己的運氣和學識。
大家都辛辛苦苦的為了功名擠破頭,憑什麼你有錢有勢,就壓在所有人的頭上?
童家人坐下來商量,終於是拿定了主意。
“童協,你這幾日去那家鋪子好好查探查探,看看外面的傳言是否屬實。”童老爺出聲吩咐。
童協是童家的大少爺,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綸。
聽說了這件事,他也是覺得很氣憤離譜,但在童家的教育下,還是沒有胡亂說什麼,大丈夫,可是不能隨意嚼舌頭的。
“是,父親,我會去仔細瞭解的。”童協應下來,也出聲道:“若是顧家行得正,我們也應當為人闢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