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把面具帶上吧。”
在這樣的節目裡,青衣是不用畫臉的,更沒有帶面具一說,所以當節目組的人把面具拿過來的時候,溫開山眉頭就凝了起來。
把京劇這樣改編,他已經勉強讓自己忍下來了,畢竟是為了宣傳京劇,可青衣還帶面具,這就讓他有些受不了了。
把傳統藝術改的面目全非,這算什麼事嗎?
“帶面具做什麼?”就在唐沐準備接面具的時候,溫開山突然問了一句。
這倒是節目組的人沒有料到的,不過很快他便解釋了起來:“溫老師,是這樣的,唐沐不是要唱青衣嘛,帶上面具可以更有節目效果,唱到一半的時候,把面具摘下來就行了。”
這麼一解釋,不管是唐沐還是溫開山都清楚了節目組的目的。
男子唱青衣,本來就不多見,唐沐這樣的非專業人員就更少了,可以說唐沐的聲音是一個讓人十分驚豔的東西,而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況,則更見效果。
雖然覺得有些不倫不類,但溫開山還是接受了這個,並沒有再繼續追問下去。
都給扮上之後,競演就開山了。
他們這一期,算是京劇專場,節目組從全國找來了四名歌手或者演員,然後又從全國找了四種不同京劇派別的老藝術家。
四名嘉賓和四個老藝術家組成組合,上臺競演,最終由500名大眾評審決定晉級決賽的名額,原則上,一期決定一組晉級決賽,沒有晉級的,則要繼續比下去。
這種情況跟其他競演節目不同,其他都是淘汰制,但這個卻是晉級制,不過就算是這樣,每個劇種,也只有兩期的登臺機會。
京劇專場還有一期,哪一期再晉級一個組合,然後剩下的就沒有任何表演的機會了。
也就是說,最終有兩組京劇的組合晉級決賽。
除了500名大眾評審外,節目組還邀請到了華夏的幾名著名的京劇大師,以及國內德高望重的主持人或者演員。
他們的存在並不能決定那一組的去留,他們只是起到一些引導作用,把舞臺上演員的一些表現情況給說一下,畢竟不是每個觀眾都有欣賞的能力。
他們就要是給這些觀眾一些瞭解的機會,或者說是一些解說吧,當然,有他們的存在,節目組才會更有趣一些。
這也算是為了節目的效果。
四組嘉賓,除了唐沐和溫開山兩人外,再有就是歌手袁潔和京劇老藝術家梅林子的組合,演員於容和京劇老藝術家裘白衣的組合,以及演員寧素和京劇老藝術家陳臣的組合。
四個組合,相對來說對於觀眾都是比較陌生的,除了四個歌手和演員觀眾比較熟悉外,四個京劇老藝術家很多人都沒有什麼印象。
其實京劇的很多老藝術家觀眾都沒有什麼印象,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除了個別的幾個京劇大師,可能全國的觀眾稍微有點印象外,大部分都不知道。
而就算是京劇大師,就算有人有印象,其實他們的知名度還遠不及一個三四線的演員或者歌手。
沒辦法,傳統藝術的受眾實在是太小了,而這也正是《叮咯嚨咚嗆》這個節目存在的意義,讓更多的人瞭解傳統藝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