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是自古流傳的傳統節日了,叫七夕,又叫乞巧節,在雲雁回那個年代,它是中國的情人節,一般只有青年男女才過。
但是在北宋,這是一個全民狂歡的盛大節日,男女老少皆會參與,所以雲雁回早就不把它和現代的七夕劃等號了。
正日子在七月初七,但是早三五天街上的節日氣息就很濃厚了,小孩手裡都拿著蓮蓬、荷葉或者未開的荷花。
七月初七那天晚上,到處都在“乞巧”,婦女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望月穿針等等,而且是七孔針。女子做出各種精巧物件,男孩兒寫詩,一個乞的是手巧,一個乞的則是文采。
鄭蘋帶著雙宜和小寶一起參加附近老住處鄰里們舉辦的活動,雲雁回呢,他前幾日拒絕了趙允初,今日正是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早就同鄭蘋告過假了。
白日裡早早的,雲雁回就去俗講僧那裡了。
今日,他正是同這些師兄們有個買賣要一起做。
早些時候,雲雁回謀劃賺錢,就把主意打到了七夕節這個全民狂歡節日上。
七夕節當晚,整個汴梁會無比熱鬧,富貴人家結綵樓乞巧,蔚為壯觀,但更引人注目的,則是汴梁城內最亮麗的風景,那就是城中各個妓.院娼樓。
到了這一天,汴梁人稱之為院街的場所,會把各種精巧豪奢的節慶物品擺出來,赤果果的炫富,當然,也可能是另類的招攬顧客。
大戶人家在高牆裡面,常人看不到,但是院街人人都能去看,不但能看到精美的物件,還能看到美人。
除了院街附近,還有瓦舍周圍也會無比熱鬧。
說到重點上,這些節慶物品之中,最受歡迎的要數一種叫“磨喝樂”的玩意兒,這是一種泥人玩偶,通常做成拿著荷葉、蓮蓬或未開荷花的童子模樣。
七夕時小孩們拿著荷葉等物,其實就是在模仿磨喝樂,可以算作古代的spay了。
往年汴梁七夕時市面上賣的磨喝樂,不乏價格高昂,賣到幾千錢的。雖是帶著木頭底座的泥巴人偶,但是人們可以用金銀珠寶象牙翡翠等等昂貴物品來裝飾它,如此還非常搶手。
雲雁回和俗講僧們合作的,正是賣磨喝樂。
要說七夕時,街上幾乎到處都是賣磨喝樂的,可是雲雁回卻偏偏要做這樣的大眾生意,沒有什麼金銀裝飾,他還想賣高價,那當然是因為他有絕殺技!
——磨喝樂這玩意兒,其形象根本就出自於佛經之中。丫是釋迦牟尼的兒子,天龍八部之一。手裡幹嘛拽個荷花、蓮蓬的?因為這在佛教中代表著吉祥、聖潔等等各種美好寓意啊!
雲雁回簡直都不敢相信,為什麼以前大相國寺裡的僧人不來做磨喝樂的生意,賣這玩意兒,有比和尚更合適的嗎?
就算滿大街都是賣磨喝樂的,但是滿大街的都沒咱們賣的更“合格”啊。
雲雁回提前和方丈打了招呼,和僧人們湊錢訂做了一批磨喝樂,放到佛殿裡面,在佛祖眼皮子底下接受唸經和香火的薰陶,更重要的是,來禮佛的人也都能看到,相當於提前打廣告了。
當然了,雲雁回也沒有太當大家傻多速,他訂做磨喝樂的時候,就沒有讓匠人把蓮花等物做出來,而是在寺裡買了一批碗蓮,今日,他們就是要把碗蓮的蓮葉□□磨喝樂手裡。
實際上,他也正是看到了寺院裡有碗蓮,才下定決定在七夕時賣磨喝樂的。
這時候,碗蓮在蘇州那一帶才有,且富貴人家才多見,在汴梁是稀罕物。大相國寺裡的這些,也是管理花圃的僧人偶爾得到後順手培育的。
——寺院裡面因為供奉佛像舉辦慶典之類都需要大量鮮花,所以有自己的超~大花圃,還會引來許多賞花人呢。
平時人們見到碗蓮,可能最多覺得十分雅緻可愛,但是它的大小和磨喝樂卻十分相配,若是插在磨喝樂手裡,就會和佛前供奉相加產生一加一大於二,雙劍合璧的效果。
總之,這碗蓮的蓮葉可說是點睛之筆,這也是為什麼雲雁回大方把磨喝樂放佛殿裡做廣告,不怕別的寺院知道後抄襲的緣故。
因為佛殿哪裡都有,即便大相國寺是皇家寺院這一點也不變,但碗蓮是獨一無二的,足量唯有這裡有!
更別說,買碗蓮花的錢不多,絕對是最低價。雲雁回都和花圃的僧人說好了,這碗蓮葉子新鮮不了多少日,有錢人買回去後若想一直保持這種別緻,肯定得跑大相國寺來買碗蓮……這又是一筆生意,甚至可能直接帶動碗蓮養殖在汴梁的流行。
當然了,幾乎可以斷定他們做的這筆是一次性的生意,唯有今年能做一次,不過這個無所謂了。
在定價的時候,雲雁回也直接把拿著蓮葉的磨喝樂價格定在了一貫,拿著蓮花的磨喝樂則再加五百文,因為蓮花的數量較少一些。這卻叫其他僧人忐忑不安,有點怕賣不出去。
“賺的就是有錢人的錢,一貫兩貫對他們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再說了,大相國寺的香火還是很值錢的好嗎?”雲雁回十分淡定,他還覺得這個價格低了呢,如果不是他們本錢不夠,完全可以入更加豪華的磨喝樂,然後價格更加翻著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