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部分的玄甲精騎先行去了晉陽行宮,但這樣一行人的隊伍仍是浩浩蕩蕩。
走在大街上,引得路人頻頻矚目。
有知道些訊息的,會恭敬的看著其中的兩個少年,沒聽到風聲的,也沒人敢來鬧事。
不認識李治和楊軒,還豈不認識當地的父母官,以及當地的大族王家?
所以眾人都是在這樣一行人路過的時候,盡皆不說話,行注目禮,即使是有攤販不得已說話,也是壓低著聲音,不敢喧譁。
王通大儒逝世,別說這晉陽城了,就是整個太原郡,又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甚至有著數家原本在此期間準備辦婚禮的,也和女方好好的商量了一下,婚期延遲。
既是對王家的尊重,也是對王通本人的敬重。
王家乃太原郡的郡望,勢力如何,這不用多說,王通生前,在太原多處也都有公開著講學。
太原郡內只要是個讀書人,面對他都得起碼行個半師禮儀。
自然是不會在此期間,作出違背禮儀之事。
即使有著幾家在此段時間給家中老太爺過壽的,那也是儘量簡樸,不喧譁。
從此處,當能看出王通逝世,在太原的影響力到底是有多大了。
走在大街上,蘇嘉也不好再說了,跟著沉默的走路。
王家在太原勢大,其祖宅卻不是在什麼好的地段,而是離著西門不遠處的一片房屋群最後面。
但卻勝在清淨!
從正門進,兩邊掛著輓聯,又有著一群人在等候,其中有其他來弔唁的世家主事人,也有王家的主事者。
其中為首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皺紋滿面,老態龍鍾,見到他們過來,向前兩步迎了上來:
“王瓊參見九皇子殿下,見過雀仙侯、秦將軍,三位能來我王家,使得鄙宅蓬蓽生輝啊!”
相較於王樹友,王瓊的態度無疑更使人如沐春風一般,臉上也是帶著笑容,不見傷感。
“老大人見外了,王師逝世,乃是天下的大事,治雖年少,但也知王師的功績和勤勉,此次來到河南道,自是要前來好好拜祭一番的!”
李治沒有說什麼客套話,和王通有多好的感情等,那種話純屬扯淡,反而讓人看低了。
還不如此時的直來直往。
說完,溫和的看向王瓊,這可是一尊老古董了,王通在王家這一代排行老二,而眼前的老者,便是王家的族長,也是王通的大兄。
和這樣的人玩心機,那就是在找虐了。
楊軒也是給予了應該的尊重,溫聲的說著:“應該的。”
以他的目測,這王瓊起碼有八十好幾,在古代絕對是高壽了,而且再看這天下前八十年的情況。
李唐立國二十五年,隋朝又只有三十七年,再之前,就是北周和北魏了。
能經歷這麼多大風大浪還不死的人,即使是頭豬,也當有著大智慧。
何況王瓊作為世家子,自小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這樣的人,以其智慧和謀略,楊軒也不敢小覷。
李治和楊軒兩人都這樣,秦懷玉就更不用說了,臉色泛紅,拱著手羞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