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三天前。
待得王參將離開,酒樓中只剩了幾個店小二,李治疑惑道:“掌櫃的,吐蕃戰局,是有著麻煩嗎?”
作為入主東宮的皇子,雖然不知具體情況,但也是有著旁聽之權的。
而且他每日白天雖都是在雀仙樓,但在晚上以及早上,都會有著一段時間用來瀏覽最近幾天李世民頒佈的詔書。
這是在給李治未來治政,提前熟悉做好鋪墊。
不過若是以前,李治必定會誠懇的去請教朝中的那些大臣,或者直接問父皇。
但現在,他卻是每天認真的看一遍後,再自己寫著所得,算作‘作業’,以防父皇抽查。
對於無論是政事,還是軍事,表現的都是一副平淡不急的模樣。
平時只要有著時間,也是在帝后面前盡著孝心。
也還好,作為小兒子,又和兕子這個小女兒關係較好,所以在帝后面前增加了不少的評價分。
對於這個兒子也愈發滿意了。
這套操作,是他聽著掌櫃的楊軒之言,特意去翻看隋史後得到的。
前朝前太子楊勇,就是因為對政事,軍事,有著過於的關心,以及性喜奢華,驕奢淫逸,不討隋文帝和獨孤皇后的喜歡。
而當時作為晉王的楊廣,卻是得身旁謀士指點,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和楊勇完全反著來。
楊堅夫婦,能徹底結束五胡亂華的時代,自身的才能,是不必說的。
其實有細心者看歷史,會發現,楊堅夫婦和李世民夫婦,其實極像。
雖然隋文帝在華夏曆史上不顯威名,甚至在民間流傳,還沒他那亡國兒子楊廣名聲大。
更不可能和有著聖君,明君的李世民比了。
但其功績以及治政,卻是絕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當然,這個是外話。
這樣的一對楊堅夫婦,知民生疾苦,性格自然堅毅樸素,楊勇作為在錦衣玉食中長大的太子。
在享受上,自然和楊堅夫婦不一樣,這還只能算小節,後面為了做好這個太子,什麼事都想管一下,想問一下。
這樣的態度,對於一個太子來說,應當不僅算不上差,應該算是好的了。
畢竟作為太子,以後就是皇帝,喜歡做事,自然是好事。
但這樣的好事,對於百官來說,對於百姓來說,是好事,但對於皇帝的楊堅來說。
可就不會是這樣的感受了。
歷史上父子奪權的事情,還會少嗎?
而且楊堅本身就是權臣出身,對於權利的掌控欲,自是不必多說。
所以見得楊勇這什麼都管,內心的敏感處就被碰到了,再加上作風上也不得他喜歡。
旁邊又有著一個更加符合自身內心儲君的楊廣,被廢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這是被廢的緣由,楊廣上位後,除了和楊素暗中有著聯合外,表面上仍是一副恭順孝敬的模樣。
沒事不找事,有事也去先問好楊堅,楊堅說什麼就是什麼,大權再次獨攬的楊堅豈會不欣喜?
自然對楊廣更加滿意。
當然,至於後世野史說楊廣殺父於仁壽宮,這個作不得數,沒有考據,只能為笑談。
這樣的經歷,和現今只差一個太子名份的晉王李治,自然是需要學習的。
同為明君,隋煬帝和自己父皇,這樣的心思,不可能沒有,甚至可以說,這是無數皇帝,當權者都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