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罪。”
杜如晦噗通一下,率先承認錯誤。
這就有講究了,朝廷糧食不夠大軍征戰,怪誰?
是他杜如晦辦事不夠勤懇、努力?還是才能不夠?
看著杜如晦本是和房玄齡,李世民同一輩人,但兩邊卻早已鬢白,老態頓生。
又有著房杜之名,千古流傳。
上面的兩個原因,絕對不是,具體的原因,是大唐連年征戰,地方多處,時不時就有著洪澇災害,需要賑災。
李世民篡位奪權,怎麼安撫民心,不就得減徵賦稅嗎?
可這些都做好了,囤放天下糧食的倉庫,還能有糧食多餘嗎?到的現在,還沒出現財政枯竭,已經算是老杜盡力維持了。
而且,論實話,在大唐立國到現在期間,收上來的糧食賦稅,還沒撥下去的多。
這也就是隋朝幫了些忙,前朝隋煬帝橫徵暴斂,隋文帝又開創了開皇之治。
現今的三大糧庫,就是當時建的,直到大隋滅亡,大唐建立,都有著比較多的餘糧。
不然早喊窮了。
以上這些原因,細算一下,杜如晦絕對算是盡職了,但那些,不是因為老天不給面子,就是李世民花費,此刻自然不能當做明面上的理由。
老杜才有先請罪一說。
以前只感覺朝廷雖不富裕,但也能過下去,但現在一報出來,群臣頓時發現。
他們竟然沒糧食供給大軍征戰了,這可是大事,是以人人神情凝重,想著解決之策。
李世民擺擺手,也是知道老杜的困難,寬慰道:“此事怪不得你,起身吧,只能說是朕福德不夠。”
杜如晦起身再次一拜,不過這次沒有接話,皇帝批評自己,那叫寬宏大度,有著自我反省之心。
若是作為臣子的也跟著說,那就是找死了。
“陛下,臣以為,可試圖在民間購糧,也可向那些世家買糧,世家既然能吃上一回餌,想必也能再吃一回。”
吏部侍郎陳元山,出列道。
此話一出,就在群臣中引起了廣泛的贊同,這兩策,確實是目前最有效地法子。
沒糧食,但他們有錢啊。
這是可以確定的。
只是因為為了平衡市場,所以才一時間沒有投入太多銀錢下放到民間,現在,似乎可以了。
至於引起的物價轟高,自然是以後的事,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安排好大軍的糧草。
不管吐蕃是不是想要再次進犯大唐,都必須要準備好,不然真的等對方進來,才反應過來,必定得吃上大虧。
“陳大人,戶部錢倒是有,但民間,老夫想也是沒什麼餘糧了吧,至於世家,他們或許有糧,但再想從他們拿,恐怕難上加難。”
杜如晦沉吟著,給這些想得太好的人潑下一盆冷水。
這話,也獲得了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以及坐在上面,遲疑著的李世民微微點頭。
確實,現在冬季剛過,即使是那些殷實的人家,恐怕餘糧也不多了,而且,現在春季栽種,最快也得夏季收割,這其間,又是三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