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聽罷,滿臉蒙圈,主公這是兵敗了,在找出氣筒啊。
多年的經驗告訴他,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充當出氣筒的,要主公認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末將一時糊塗,未來得及勸說主公,還請主公恕罪。”
“哼,你知罪就好,這次只口頭警告,不做處罰……”說到這兒,曹操望向眾人,“諸位當時刻銘記,吾患有頭瘋之症,若有判斷錯誤之時,當及時諫言。”
“謹遵主公之命。”
曹操點點頭,很快又掩面而泣,“曹洪之死,我雖悲痛,但典韋之死,令吾肝腸寸斷……”
哭罷多時,命人給曹洪、典韋籌備喪事。
……
潘鳳覺得退兵肯定是要退兵的,但是退的時候,一定要再整曹操一頓,這就一不做二不休,這叫整人整到底,送死送死西。
潘鳳找吳明過來商議如何整曹操,反正現在的糧草是不多了,不可能再撐下去了,再說了,再撐下去也沒有任何意思,一是仇已經報了,二是也把曹操整得夠嗆。
別看是曹操親自坐陣,一樣不管用,潘鳳覺得這一回,就是天助我也,誰來助陣也沒用,正愁著將曹軍如何引出城呢,哪知老天就讓曹洪給出來了,他主動出擊,不是送死是什麼?
曹洪可能是存在著衝動的成分,但是人有時候就是這樣,誰都有犯糊塗的時候,當你鑽到死衚衕裡出不來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這件事這樣做是錯的,你只是一心的想去做這件事,正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一個道理。
當你限入一盤棋局的時候,明明是很簡單的一步棋,或者是剛入門的一步棋,你就是下不了那一步,這就是當局者迷。
就像曹操跟呂布大戰,險些被呂布在濮陽殺死,這是什麼原因,其原因就在曹操上了當了,中了呂布的詐降之計,才會親自引兵到城中,被火差點兒燒死。
等到事情結束的時候,你再去回想那件事情,一定是簡單的很,關鍵是當時陌生人的話,曹操居然信了,還深信不疑,所以才有了差點兒被呂布殺死那一說。
只不過後來也是得蒼天相助,曹操才免於一死,誰也沒想到呂布居然不知道誰是曹操,他逮到曹操之後,還問曹操誰是曹操,這不是抓著潘金蓮問潘金蓮誰是潘金蓮嗎?
這件事說起來倒是奇怪的很,曹操當年在董卓手底下當校尉,跟呂布一定是天天見面的,一個天天見面的人,你會不知道曹操的模樣嗎?
這件事情過後,估計呂布也會感到意外的,因為呂布本來就知道曹操的模樣,當時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就是不知道誰是曹操,所以才問了那句話。
所以說有時候世間之事,就是鬼使神差,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一個人能活多大的歲數,一定是上天註定的,不是說你能活多少就活多少。
當然了,也可能存在逆天改命這一說,就像諸葛亮改命,只是沒有成功罷了,原因就是魏延故意碰滅了陣法中的一個燈。
“先生,臨撤兵之際,咱們該如何再給曹操一次巨大的傷害呢?”
潘鳳把吳明叫過來,問道。
“主公是說,殺死曹操嗎?”
“能殺死自然更好,但是你也知道,要想殺死曹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曹操這個人,似乎是天命之子,每次他都能化險為夷,就像他刺殺董卓那回,明明已經是全國通緝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他在大漢土地上,是絕對逃不掉的,誰成想他偏偏逃掉了,還有跟呂布大戰那回,明明他能被呂布殺死的,但呂布抓到曹操,硬是沒認出曹操來,你說奇怪不奇怪。”
吳明道:“跟呂布大戰那回,我也聽張合說過,那次只怪呂布有眼無珠,如果我是呂布,管他叫什麼名字,只要穿的是敵方的衣服,直接砍死,哪裡還有後來這麻煩,兗州落在呂布手裡,要比落在曹操手裡好打的多。”
潘鳳道:“那可不是,不過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曹操就是死裡逃生了,看來要想殺死曹操並不容易,還得從長計議,我只是想在走的時候,再給曹操一個教訓,打得他聽到潘鳳這兩個字,就會禁不住發抖。”
吳明這時眼珠轉了轉,心想這回撈了這麼多便宜,差不多就得了,凡事你得懂得見好就收。
把曹操族弟曹洪弄死了,把曹操最愛的大將典韋弄死了,把曹操第二個最愛的大將許褚給弄傷,你還想怎麼樣?做人要不要這麼過分嘛。
當然了,吳明也只是在心裡這麼想想,沒敢說出來,總覺得自己主子狠起來夠狠,柔起來也夠柔的,比如說王匡的家屬,他為什麼不趕盡殺絕,要知道你留下他的後人,將來必定會後患無窮的,但是主公他就是硬生生給放了。
吳明,當然,也包括除潘鳳外的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種婦人之仁,放虎崽歸山,等到長大之後,必將後患無窮。
或許吧,主公武藝高強,根本不怕這些事,但是一旦那些人形成一股勢力,你就會非常的頭疼,這就是一般人要斬草除根的原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怎麼,先生想到妙計了嗎?”
潘鳳見吳明這傢伙一愣一愣的,並且臉上還帶表情,一會兒咬牙,一會兒擠眉的,也不知道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