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再撿兩粒麥子,扔進嘴裡,品咂麥子的乾溼度。
種種檢驗,一個不過關就得拉回去,該清理清理,該暴曬暴曬,沒得商量。
不少人挺擔心,怕驗不過,拉回去重新捯飭,費力費時,但又有些人投機取巧,摻點沙子、石子在裡面,少交幾斤公糧。
“咱家麥子肯定一次過。”姚世玲說。
聞青點頭:“嗯,一次過。”
但是姚世玲又擔心起來:“我是可著秤稱的四百二十斤,這要是不夠還得補。”
聞青這才抬頭看向第二名工作人員,第二名工作人員站在磅秤前,加減砝碼稱重量,確定數字報給第三名工作人員。
第三名工作人坐在一旁簡陋的桌子前,桌子上放著算盤、新農村牌鋼筆、鋼筆水、印泥、印章、公糧江總本,以及各個農民遞上來的公糧本。
他就是記錄在案的人,應交公糧和實交公糧數字一致,他印章一蓋,就算完事。若是他說少十斤,那就得再補交十斤麥子上來。
“放心,媽,要是真不夠,回頭我來補就行,你不用再跑一趟。”聞青說著,便拉起牛車,亦步亦趨的跟著隊伍前進。
姚世玲幾次讓她去裁縫店,她都說不急,一直掌握著牛車,盯著糧站門口。
這讓紛紛前來交公糧的水灣村鄰居十分訝異。
“那個拉牛車的是聞青嗎?”
“聞青居然來交公糧?”
“……”
鄰居們大跌眼鏡,要知道交公糧這種事情,不是大夥子就是父輩母輩來交,哪有小姑娘家來交的,出力流汗又擠在一群大老爺們中間,可醜了。
尤其聞青還掌著牛車,一步一步向前拉,向靠近糧站門口靠近,鄰居們一面覺得聞青這樣沒個姑娘家的樣子,一面又覺得有這麼貼心的閨女挺好,只是話到嘴邊了就成了。
“這樣疼媽的,以後嫁出去了,婆婆可要擔心了。”
“誰當她婆婆誰倒黴。”
“……”
一群人乾等也是等,閒著無事便又將姚世玲、聞青八百年前的事兒扒出來說道。
“姚世玲是外地逃荒來的,要不是聞青他爸收留,指不定怎麼樣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只有聞青他爸肯收,家窮,娶不上媳婦,正好碰上不知羞的姚世玲。”
“要不聞青怎麼這麼野呢?還是像她媽。”
“聞青這幾天不野了呀。”
“怎麼不野了,家裡都那麼窮了,還不是天天上縣城來?”
“……”
幾人正議論著,聞青、姚世玲面帶笑容地走過來,幾個鄰居立即堆著笑:“聞青媽,你們驗過了?”
姚世玲笑著:“驗過了,我們來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