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厚進京之後要為自己的親生父母冊封帶有皇字的封號,但是楊廷和認為楊厚是接替了楊厚照的皇位,屬於過繼,所以應該叫憲宗為父親,死去的興獻王不能稱“皇”,所以不能冊封。
這下當皇帝爹還沒了?楊厚璁不幹。
於是皇帝和內閣首輔就展開了要麼我走,要麼你走的權利爭奪戰。
張璁正好對父母名分有研究,所以為楊厚正名,趕走了楊廷和,從此平步青雲了。
所以,他應該是楊厚的紅人啊,應該楊厚照死了之後才能上位,楊厚照今年十八,還有十五六年呢,怎麼現在楊厚照就想讓他入閣?
李昭突然間想起來了,成親之前,楊厚照就跟他說過禮部一個“觀政”很和他心意,當時她腦中一閃而過,就沒管。
確實,父母名分都能總結的那麼清楚,一個皇帝的婚禮人家不是小菜一碟。
可是這回事大了,因為這和歷史相差太多。
到底怎麼回事?
見李昭蹙眉不說話,楊厚照突然道:“阿昭,你又走神了,想什麼呢?”
這張璁不是什麼好人,因為他學習不好,久考不中,中了之後又久久沒得分配,所以他對學習好的人都記了仇,他排除異己,屬於勢利小人那一類。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就是,君子可共贏,李陽東楊廷和等政治家,也攬權,但是人家不會要求皇上只寵我一個,而是廣開言路,提拔有能力的人。
這是君子。
張璁趙瑾之流為什麼可恨?
因為他們會要求皇上只寵我一個,一人獨大,然後怕被取代沒有安全感,就打壓賢能,這對王朝的發展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還有兩點不能讓張璁入閣,因為歷史上張璁戰勝了楊廷和,楊廷和為什麼要和楊厚爭奪興獻王的名份,一個是為了掌權,一個應該是因為可惜楊厚照英年早逝,那是他的學生,沒有後人,皇位被別人佔了,別人死去的爹還得和學生的父親平起平坐,不甘心。
再一個,張璁是楊厚的人,為什麼會提前有入閣的機會?太詭異了。
聽了楊厚照的問話,李昭肅然看著他:“萬歲爺,我不喜歡這個人。”
“為什麼啊?你認識他?他哪裡得罪你了?”
李昭這回真找不到藉口了,搖搖頭。
楊厚照語重心長的道:“咱們能成親,他出了很多力,讓那些老頭子啞口無言,朕都隱約的給他遞過話了,會提拔他,豈能君無戲言?”
李昭蹙眉:“可是我就是不喜歡他啊。”
楊厚照咬著李昭的耳朵道:“阿昭你可不許這樣,這不是無理取鬧呢嗎?這是朝政大事。”
可是他當做了人情。
李昭卻無言以對,這次人家變有原則的人了,說好的呂布不見了。
楊厚照伸手扣下旺仔:“半夜了,不說了,睡覺。”
第二日楊厚照要參加經筵。
正好李昭可以肆無忌憚的和秦姑姑商量事。
李昭問秦姑姑:“你說有什麼方法,打消萬歲爺要讓張璁入閣的念頭呢?”
秦姑姑倒著茶水道:“娘娘,您為什麼這麼不喜歡這位大人啊?”
跟誰說這位大人是小人別人都不會信的,因為他還沒上位,但是她未蔔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