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迷迷糊糊,柴妜睜開眼。
唐鑑看她,還沒醒呢。
柴妜抱大腿,蹭蹭,大腿抱著真舒服,她要玩一年。
唐鑑將她抱起來,好玩?
柴妜看他,而眼裡依舊是燈光。
唐鑑就看她奇。
外邊的燈沒亮,夕陽不在這邊,但折射過來,或者水面就挺美。
柴妜夢到了無數的燈,星星就像一盞一盞的,當然這只是比喻,大家都知道星、是不同星球,但比喻有時候這麼玩未嘗不可。
以前有說死了會變成天上一顆星?還不如說變成一盞燈。
其實也不是柴妜夢的。以前有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又叫中元節。
據說一定意義上,叫中元節是道教,叫盂蘭盆節是佛教,而七月半祭祖是民間世俗。
盂蘭盆有點怪?它就是uabana音譯,還有盂蘭盆經。
中元節的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說的就是河燈。
本來放河燈是對死者,每月的初一、十五、忌日也行。
但玩歪了,也成了一種祈福,好像女孩子最喜歡?
或許女孩多愁善感?閒的沒事?等生活的壓力,也只能靠這種方式來祈禱?
不管怎麼說,燈,陸續點亮了。
甚至,有燈等於有人、有家。
家,就是有人點亮燈等你。
中元節放河燈,又說是從上元節的張燈習俗演變而來。民間認為,上元是人節,中元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裡了。
現在基本成了娛樂活動,或者編一些故事。
於是,那河裡又有放河燈的。
新編的故事,比如很多在水裡、海里戰死,屍骨是找不到的、喂哪條魚都不清楚、也可能哪條魚餵了別的魚,所以呢,就放河燈。
天黑,當然是吃晚飯了。
唐鑑叫了好多吃的,將裡邊桌堆滿。
服務員懂懂的,客人愛幹嘛幹嘛。
這兒賣魚,也不推薦放個河燈之類,用不著托兒,再託那河邊擠不下的。
放的要放了,看的像是也找到樂趣,不知不覺就參與了,滿世界都是燈,畢竟,夜,就是燈的天下。人間何處不燈火?
柴妜在這包間,就有華麗的燈,外邊也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