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妜回到庾家,抱庾溥小朋友玩。
庾統上的一中初一。
姐弟沒走一塊。
庾統給姐姐看,溫珽的弟弟溫適。
雖然哥哥強弟弟不一定,柴妜還是支援弟弟。
庾統又看中一個女生,不過很猶豫:“她家庭條件是其次,不像會支援她。”
有的家庭不支援冒險,有的家裡三五個孩子供不起。
就說一個一年三十萬,三個一年就是百萬。年薪百萬都算高收入。
柴邕攢下遺產,因為他強。前線身家幾百萬多得是。
一年三十萬還不是庾統的標準,一年三百萬還差不多。
讓庾統供她三百萬是不現實的,甚至歪了。
柴妜給弟弟參考:“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激發她潛力,和家裡爭取,都是孩子她家未必不給機會。若是有什麼賺錢,讓她幹活,給她工資,也可以發展預備隊員。”
庾統明白了,看她值不值。
要真正挖出一個,沒那麼容易,不過有人幹活也行。
柴妜把高二的再複習一遍,可以學大學的了。
庾統把初中都學完了,準備練刀。
大人練刀、或練劍、有各種的,不適合孩子。
或者,這麼小的孩子就不該玩刀。
該玩還得玩。
柴妜不知道哪兒聽的:“學雕刻,也是對刀的運用,對了,對精神的凝鍊。將你看過的雕刻下來。”
庾統眼睛都亮了:“雕刻一些學生喜歡的,能用刀,能賺錢。學生開始不喜歡,也得叫他們看了喜歡上。”
這是創造需求,或者小商賣東西,大商賣理念。小商賺錢,大商賺人。
錢只是數字,人是數字後的真相。
既然想好,就調查。
一是看有沒有人做。你覺得挺好的想法,人家也覺得挺好或許做的挺好。有種君生我未生的趕腳?
二看有沒有類似的。類似的既是衝突也是借鑑。
看人家怎麼做的,小玩意當然是一直有人做。
咱要如何做出新意。
庾統很容易抓住一點,那些人未必戰鬥,未必是學生。少一種精神。
唐國,恰恰是重武,尤其是廣告炸裂。
還有個問題,就是有沒有興趣、能不能雕好。
若是想的猴子雕出貓,想的蟒蛇雕出甲魚,挺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