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抓隊伍。
一天訓練下來累計時長超過8小時, 比集訓的時候練得都多。宋鹿洗完澡,把自己摔進床, 眼皮沉得根本抬不起來。她抬起軟趴趴的手劃開手機,給魏老師發晚飯不去食堂吃了。吃不動。
魏老師沒有立刻回複。宋鹿生怕他沒看到造成別人等她開飯,強吊精神扒拉手機等魏老師回複。她把朋友圈、微博和小紅書都掃完,實在沒什麼可看了,鬼使神差點開手機瀏覽器,位址列打入“baidu”,點選頁面跳轉, 在搜尋框打入“美國紐約環保法案”。
寢室的無線網經常有延遲,在空白頁面上那個圈無止境轉動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竟然有點心緒難平。生怕彈出來的新聞是“中國籍某某因擾亂金融秩序入獄”的新聞。短短幾秒, 什麼奇怪的情況都想了一遍。
搜尋頁上螞蟻般的字一片片彈出來,她連翻了兩頁,都是些無關緊要的舊新聞,掃內容看也看不太懂。翻到第三頁就覺得自己這個舉動莫名其妙, 要查什麼她自己也不清楚,為什麼要查她也弄不明白,隨即關閉瀏覽器。這份異樣讓她心驚肉跳, 丟掉手機後眯了好一會兒心髒還在突突跳。真的莫名其妙!
魏老師終於回複:好的。打水了嗎?
宋鹿突然想起來, 今天魏老師說過他們教職工那層的天花板洇水花了一大片, 簌簌往下掉白漆。老師報修後,搶修人員說是上面某一層的水管爆了, 要一路往上排查管道, 晚八點以後三層以上都要關水閘,停水到找到漏水點堵住。
宋鹿從床底下找出一隻大臉盆,正想去接點刷牙洗臉的水, 誰知這個時候微信群炸起來。鬧騰起來的是隊裡按組織要求建起來的運動員家屬群,平時噤若寒蟬,只有某位隊員榮獲某項殊榮和表彰時,隊裡領導會發一條祝賀某某隊員的資訊,底下跟無數個“拍手”的表情。
一言蔽之,這個群絕對不可能閑聊。
這次是宋鹿微信裡備注為“周老師”的女性發了一條訊息:有誰見到張瓊嗎?張瓊就是那個天分很高的小師妹,不滿16歲還在唸高中。她曾替宋鹿牽線搭橋韓國俱樂部。他爸爸媽媽都在射擊中心工作。她媽媽被叫周老師,管市隊的黨務工作,印象裡是個不茍言笑的小領導。
聽周老師的意思,是找不到小師妹了。而且已經到了不避諱群裡大領導都盯著,在工作群裡大明大擺徵詢女兒去向的地步。張瓊是丟了嗎?她這個年紀的青春期少女,正是不管不顧敏感易怒的時候,最有可能是離家出走。
宋鹿放下臉盆,重新趴到床上。她承認自己有一點吃瓜的心態在作祟,睜大眼睛靜觀群裡的動態。群裡格外熱鬧,看頭像就知道發言的大多是五十靠後的那些家屬,一來見不得和自己子女差不多大的小孩子丟,二來臉皮已經被社會磨礪出繭子,你一言我一言問孩子怎麼丟的?什麼時候丟的?是不是壓力太大了?
周老師給出的資訊很少,但還是能拼湊出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張瓊和父母吵了一架,摔門出去已經失聯48小時了。親朋好友那都找過了,還是沒訊息。
群裡立刻有家長說未成年丟了應該報警,七嘴八舌出各種主意。
家屬群還沒安靜下來,隊裡的正式群又彈出資訊。市隊總教練所有人:有誰看到張瓊必須上報。知情不報者要受處分。
宋鹿才明白,周老師在發家屬群前已經和中心領導報備過了,所以才敢透過家屬群找女兒,是覺得女兒躲在隊友家裡或許有家長會看到聯系他們。而市隊領導覺得最有可能就是隊友窩藏小師妹。
在不斷彈出的訊息中摻雜了一條重量級的發言,中心大領導意味深長地說:抓隊伍意識形態不應該抓在表面。相關領導要引起足夠重視。
不到一分鐘,周老師的領導、隊醫、負責正念解壓的老師和市隊心理疏導的老師們列隊出現,排排坐回複“收到”。
領導一句敲打,工作效率幾何式增長。
不到十分鐘,心理團隊發出一個小程式,通知所有運動員和教練在兩個小時內完成心理評估,幫助團隊摸底所有人的心理狀態,如果發現突出問題會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
心理團隊的老師特別強調:這套測試會測試者認知水平,設有陷阱題目,前後矛盾會被認定為詐病。試圖隱瞞真實情況後果更嚴重。請務必慎重地、真實地填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