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15.
遲盛每週來醫院,看望王志強時,他會問他最近發生了什麼,試圖從他的生活去幻想自己的大學生活,然後滿臉憧憬地說,他如果繼續讀大學,肯定會追那個笑起來很好看的女同學,會買一輛酷炫的山地車大聲跟每一個認識的人打招呼,最後拍拍他的肩膀,用故作成熟的口吻對他說,要多想想開心的事情,不要變成一個無趣的大人。
王志強不止一次說他變得沉悶無趣。
他拿過去舉例:“你以前敢在黑貓面前打人,還說通報批評是對你的誇贊,你不知道那會兒我覺得你有多酷!”
遲盛說那不是酷,那是幼稚。
王志強擺擺手說幼稚不是貶義詞,成熟沒什麼好的,保持幼稚也沒什麼不好的,最起碼成熟的人沒辦法相信自己能拯救世界,但是幼稚的人行。
遲盛一聽這話就懶得再跟他多說了。
他很長一段時間確實覺得自己能拯救世界。
結果既沒有讓世界和平,也沒有做出什麼突出貢獻,就連提升學習成績都無比困難。
那時候他又想,世界這個範圍也可以縮小一點,縮小到對自己重要的人身上。
然後發現這一點也沒能做到,董霖從派出所把他帶出來的時候,樊潔問了他很多話,問他是怎麼想的,又問他為什麼這麼不成熟,問他知不知道他未來的路也並不是那麼平穩,他不是遲磊唯一的兒子。
董霖安慰他,溫聲對他說不是這樣,說他會把他當作兒子一樣看待。
遲盛最混亂的就是這個階段。
他被帶回家,董霖安慰他,又讓他接受他身份上的變化。
他讓他喊他叔叔,但是樊潔讓他喊他爸爸。
董霖會在樊潔指責他之後,蹲在他面前讓他接受樊潔的苦衷,他說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樊潔為他付出和忍受的一切,當初送他出國是因為跟遲磊的關系降至冰點,而他尚且年幼,樊潔不希望他在父母的爭吵中變成一個陰鬱的小孩兒,所以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沒有媽媽會不愛自己的小孩兒,你媽媽就是因為太愛你,所以才選擇忍受。”
董霖隻字不提自己,只說樊潔,然後讓遲盛認清楚自己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就是在樊潔心上插刀,他得去道歉。
“阿盛,雖然我和你媽媽希望你能一直快樂,但你已經不是小孩兒了,你十八歲了,應該更成熟穩重一些,你說是不是?”
董霖帶著他去看遲磊的新家庭,看遲磊跟一個陌生的女人同進同出,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兒揹著書包喊遲磊爸爸,遲磊彎腰把小男孩兒抱起來, 女人挽著他的胳膊,一起走進別墅。
董霖說那個小孩兒跟他小時候很像,他小時候也這麼活潑,也伸手索要擁抱。
可是遲盛記得,遲磊很少抱他,他只會說只有小朋友才會一直撒嬌,他已經是大孩子了。
六歲的時候是大孩子。
十歲的時候也是大孩子。
他在遲磊心裡好像從未有過小孩兒的階段。
董霖對他付出的時間,讓他去認清從前不願意細想的東西。
那些年在國外,他整天跟朋友待在一起,戴著耳機,聽著音樂,看很多場電影,紮在人堆裡用新鮮話題阻止自己去思考,思考為什麼別人的聖誕夜跟親人一起度過,他的聖誕夜是一個人看舊電影。
他迴避孤獨,迴避痛苦。
然後在十八歲這年,被董霖全部挖了出來。
他讓他面對,告訴他,他和樊潔愛他,但他不能一直這麼幼稚下去,他要成為一個大人。
直面愛的時候。
遲盛發現背面就寫著痛苦。
他接受董霖所說,他跟樊潔是愛他的,與此同時也接受,愛是有附加要求的。
他們愛他,所以希望他成熟穩重,希望他不要做讓他們為難的事情,希望他三思而後行,希望他不要一直是讓人操心的遲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