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懵的吳主事一臉茫然,瞪著眼睛想反駁,結果對上藍恩那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神,以及梅知府那滿含期盼的注視。他嘴角艱難地抽搐著,彷彿每個字都是從牙縫中硬擠出來的,“應該的。”
此時,蕭太醫也問梅知府,“知府大人,城中可搭設診病之處?”
梅知府聞言,一時語塞,心中暗自懊惱,他還真忘記了這碼事。他心中暗自揣測,上官家或許已有所行動,他沒注意過,一時還不好答複。
他身側的孫通判代為答道:“臨汾上下皆處於驚慌之中尚未緩和,上官家於昨日派出了學徒出來義診,府衙目前尚沒有搭設診棚。”
梓炎幫梅知府介紹道:“梅知府,這位是致仕的太醫院前院正蕭太醫。”
梅知府一聽,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又是一副見家人般的熱情,連忙拱手作揖,“下官眼拙,原來是蕭太醫。下官明白您的意思,您說應該在哪裡設診棚合適,我現在就讓他們去蓋。”
蕭太醫心想:這是你的地界,我哪裡知道何處合適?但他依舊拱手回應道:“那便設於東面粥棚之側吧。”
“好好好!”梅知府連聲應允。他心裡不斷地暗自慶幸,自己的命還真是不錯。
一切事情商量差不多了,各方就開始行動起來了。梓炎和藍恩去城外分派士兵前往各個通道口打通道路,又分派一部分士兵入城,協助百姓搜救與重建房屋,還分配一些士兵幫樓老二和吳主事等人搭粥棚和診棚。竹沁則在一旁協助蕭太醫忙活診棚的事情。
婉妤到舟府的時候,正看到舟府大門敞開,僕從們絡繹不絕地往外搬運糧食,想必是送往粥棚的。
危難之時,也沒有人留意走進府內的婉妤,她像無頭蒼蠅似的,穿堂過廊,直至越過雕花垂門往內院走時,才有小廝上前來問她是誰,找誰。
婉妤說:“我來找元家小姐,我是她朋友。”
到底是先敬羅裳再敬人,小廝打量婉妤的穿著皆是不俗,這才伸手,引著婉妤往後堂舟老夫人那裡而去。
後堂之內,舟家女眷環繞老夫人而坐,眾人不敢進內室,這樣既方便伺候老夫人,更是懼怕天災再次襲來,一家人在一起總是有個照應。且後堂的柱子相對更加牢固不易倒塌,她們舟家昨日還是在外面搭帳篷睡的呢。
有婢女掀開厚重的簾子進門,說是外面有人找表小姐,自稱是她的朋友。
元詩雯聞言,心裡一咯噔,難道是樓老二?他竟如此大膽,敢這麼大張旗鼓地來舟府。她怕外祖母和母親讓人進來說話,她連忙站起來,說自己出去看看。
元詩雯出門一看,等在外面的竟然是姜婉妤,這更讓她吃驚。她嘴角不由自主地漾開微笑,小跑過去,抓住姜婉妤的手,“婉姐姐,你怎麼過來的?”
姜婉妤回握她,“地震時,大軍就在平陽府內,自然要過來幫忙。”她又仔細打量著元詩雯,“你怎麼樣,有沒有受傷?可嚇到了?”
元詩雯搖頭,“當時我正和母親在外面賞雪,故而無恙,不過,確實是嚇到了。”隨即又急切地問起婉妤的情況。
婉妤淺笑著,“我很好,你放心吧。就是聽說臨汾這邊嚴重的時候,我祈禱你最好是回了京師。”
元詩雯挽著婉妤,不禁問道:“那你是怎麼知道我在這的?”
婉妤環顧四周,見無旁人,才貼近她小聲道:“我們剛才進城時見到了樓老二。”
元詩雯聽到樓老二的名字,有那麼一瞬身子都僵了,她有些尷尬地問:“他......他還沒走啊?”
“他幫著百姓搭建粥棚呢。”
元詩雯也說不好心裡此刻是什麼滋味,只輕輕“哦”了一聲。
這時,有婢女輕巧地掀起簾子,元夫人款步而出,元詩雯沖其喊了聲“娘”。
元夫人迅速掃視了婉妤一眼,對元詩雯說:“見你許久不回屋,出來看看。”
婉妤往前一步,行福禮,“見過元夫人。”
“不用多禮。”元夫人見婉妤禮數周到,穿戴不俗,應不是小家之女,可是從未聽過自己的女兒在臨汾有這麼個好朋友。她又詢問,“你是哪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