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若只用半個晚上的時間,就救了河華,救河華等同於救下百水村全體精怪,感激之下,作為回報,他們自費送走了那幾個人類工匠,然後自帶幹糧,還自費出資購買材料,日夜趕工,一個月時間,完美竣工。
其次是蛛嬸,她接的新訂單完成了,和那天幫了她一把的七人村村民葉子一起。
蛛嬸的審美很好,弱點在於沒有自信,資訊也比較落後,對於人類最近流行的喜好也沒有那麼瞭解。
村民葉子設計上是個沒入門的新手,但是審美也不錯,喜歡看時尚雜質,會欣賞美,和時下年輕人一樣經常追劇、刷短影片,對當下人類中的流行趨勢比較瞭解。
有了葉子的鼓勵和幫助,蛛嬸設計出的裙子效果美得驚人。
而這份訂單其實來自杜若若去s市參加直播活動的那位女隊友。
女隊友打算從演員轉行成單口相聲演員,轉行前最後一次去參加一個電影節,她參演的最後一部電影意外入圍了該電影節,以此對自己的演員生涯做出一個好的告別。
恰好蛛嬸的蛛絲布做成的枕頭救人一命的影片火了,她想著正好可以照顧一下朋友說生意,還能在入場接收媒體採訪時用這種布料抖個包袱,逗大家笑一笑,給自己的單口相聲事業正式開啟開個好頭。
沒想到,電影節上,女隊友出乎意料地獲獎翻紅了。
單口相聲的事業就此夭折,當了影後的女隊友帶著蛛嬸設計出的衣服,火遍全國,甚至有些奢侈品服裝大牌聯絡上蛛嬸,想邀請她去工作。
蛛嬸拒絕了這些品牌的工作邀約,成了新鮮出爐的獨立設計師,然後透過女隊友,接了很多富婆和業界大牌女明星的禮服訂單,收入源源不斷。
這些收入,一部分投進杜若若的修路資金中,一部分用來擴張七人村的小作坊。
小作坊不再是縫紉枕頭的小作坊,村民們有的利用村子後面位於內圍的坡地,種植起枕頭原材料之一的綠毛毛草。
當然,這種舒適透氣的布料如今也不只是用來製作枕頭了,還會用來製作睡衣或者居家服等貼身衣物。
其他村民有的負責將綠毛毛草炮製成可以織布的纖維,有的專門織布,蛛嬸會將自己的蛛絲簡單處理一番,交給葉子帶回村裡,摻進綠毛毛草纖維中。
這些工作僅僅只有七人村那麼一點點人手根本不夠用,即使將仍在外務工的村民們全部叫回來,也不夠用。
另外,網店的訂單越來越多,青梅酒的酒坊,花菇的種植、採摘和晾曬,熊叔、熊嬸家的養蜂場,猴爺爺的竹編、藤編等,全都需要更多人手。
於是,開始大量招其他人類村子的村民們工作。
剛開始招到的人不多,年紀也偏大,基本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家,後來有在城裡務工卻一直關注家鄉訊息的人按捺不住,率先回山,接著更多人從城市返回。
萬山村和七人村放不下那麼多人,幹脆將各個可以拆分出去的工序全都拆分出去。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返回十萬大山,長期居住,以及村裡生意一日日的水漲船高,杜若若的神力再次上漲。
這一次,隨著神力的再度增強,十萬大山內圍和外圍的界限終於消失了。
外圍的靈氣變得和內圍一樣充足,有些從前只能在萬山村周圍和內圍更深處生長、棲息的動植物,漸漸出現在外圍。
那些因為原材料問題困在萬山村的部分工序,可以更加放心的拆分出來了。
例如花菇到處可以種,每個有意願種花菇的村子都從夢叔這裡領到了菌種,帶回各自村子附近種植、採摘、晾曬和打包。
這麼多的産量,光靠伊膳的酒店消耗不完,杜若若和他商量過後改了雙方先前簽訂的合同,以後優先供應伊膳那邊花菇,剩下的會上架到萬山網店。
恰好伊膳用萬山村産出的花菇做出新菜品,參加某個廚師大賽,得了金獎,同行們知道他用的花菇産自萬山村,紛紛前來購買。
其他會做菜的、不會做菜但是家裡有人做菜的顧客,看到新上架的花菇銷量這麼好,又有店裡其他高品質土特産打底,很快,花菇成了萬山網店又一暢銷土特産。
參大夫除了接手新竣工的萬山療養基地,還著手研究如何開一個藥材種植基地,這是杜若若要求的。
十萬大山靈氣豐富,生長的藥材藥性絕對好,野生藥材數量有限,長期大量採摘不合適,不如像參大夫之前做的那樣,半野生或者純種植藥材,藥性不會相差太多,但是可以長期大量的穩定供貨,賣出去又是一大筆收入。
陸嬸也開始正式加入杜若若的茶葉事業,照顧茶樹和大量採茶、製茶、炒茶都需要人工,豹子梁的村民們都喜歡自家炒茶葉泡著喝,有經驗,被杜若若打包全都招了,製茶的小工坊也直接放在了陸嬸家裡。
拆分出去的工序多了,很多村裡有負責不同工作的小工坊,需要運輸的次數和運出的貨物數量同樣大大增加。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增加了兩輛小貨車,運貨小哥從單打獨鬥的運貨小哥升級成了三人運輸小隊的隊長。
時間太短,那些工坊才剛剛開始準備工作,可以預見,之後的運輸量會更大,山裡、山外都需要。
車多、人多,路也不夠用了。
所以,修路這件計劃許久的事情,必須立刻正式提上日程。
短短一個月內耗費大量資金飛速拓展生産規模,杜若若的心和錢包一樣,彷彿被擠出最後一滴血,掏空了。
如果不是蛛嬸搞回來一部分收入填補,她之前存的修路資金,差點都要倒貼一些進這一個月的發展中。
這些差點讓她錢包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發展並不是沒有意義,就像杜若若曾經設想過的那樣,萬山村的生意擴大後,不想離開家人外出務工的人之後可以在家門口掙錢,不用再讓家裡的老人孩子們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