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不少文武大臣沒能像往常那般,安然入眠。
他們在思量前程。
尤其是支援安郡王,又和二皇子走的近的大臣,更是輾轉反側了一夜,長吁短嘆,糾結不已。
要是皇上真打算扶持二皇子,他們是繼續支援安郡王呢,還是捨棄安郡王支援二皇子?
這個選擇,太難啊。
而且一旦做了選擇,就沒有了回頭路。
想到過不了幾天,二皇子就會請他們喝茶,這些個大臣就腦殼生疼,疼的一抽一抽的,滿滿的都是對皇上的怨念。
他有那麼多皇子,為什麼一定要挑二皇子扶持呢,就不能扶持三皇子、四皇子?
那樣,他們也不用那麼糾結,一條道走到底不更好,現在好了,平坦大道出現了分岔,誰知道哪條路是通向榮華富貴,哪一條是萬丈深淵?
歷史上有多少站錯隊的大臣,最後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的?
那血淋淋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真想就此告老還鄉了啊。
一夜未眠,天麻麻亮,就爬起來洗漱,穿上朝服去上朝。
等到了皇宮才知道,今兒滿朝文武來的都比往常要早一些。
這些大臣,將所有的表情都寫在了臉上,有看熱鬧的,有激動的,有愁雲慘淡的……
從他們臉上的神情,就能判斷他們是誰的人了。
看熱鬧的,自然是獻老王爺一撥的,他並不參與立儲,雖然逸郡王和楚北走的比較近,可他也正大光明的搶過清韻。這其中關係耐人尋味,所以皇儲之位是安郡王,還是二皇子,對他們影響不大,雖然沒有從龍之功,但也沒有拖未來儲君的後腿。
無功,也沒有過。勝在安穩。
激動的。顯然是江老太爺那一撥了,領頭老大沉積了兩年多了,連帶著他們這些手底下的人。日子都難過了啊,如今老大官復原職了,他又和鎮南侯府聯姻了,雖然是外孫女聯姻的。可也聯姻了不是,尤其最近一兩個月。和鎮南侯往來密切,他官復原職了,振臂一呼,京都的上空都要顫抖幾下。
想想老大要帶領他們創造新的輝煌。就激動不已。
愁雲慘淡的,自然是鎮南侯府那一撥了,京都有傳聞說大皇子出事了。前幾天,楚大少爺娶媳婦。還有渾身是血的暗衛跑回來,好好一個喜宴都給攪合沒了,加上鎮南侯焦急,皇后吐血暈倒,皇上又在這時候扶持二皇子,就是今天皇上沉痛的宣佈大皇子嗝屁了,他們也不會覺得驚訝了。
剩下一撥糾結不安的就是興國公府那一撥了,皇位是興國公府這一波的囊中之物是鐵定的,可有資格有能力搶的有兩個人啊,到底是誰的,還不知道呢。
四撥大臣扎堆說話,嘆息聲,一聲高過一聲。
到了時辰,城門大臣,諸位大臣魚貫而入。
很快,那些大臣就進了議政殿。
一邊閒聊,一邊等皇上來。
可是獻老王爺和鎮南侯,還有興國公都來了,江老太傅還沒來。
那些大臣的心思又動了起來了,不會江老太傅不來了吧?
等啊等,沒等來江老太傅,倒把皇上給等來了。
諸大臣跪請聖安,皇上坐上龍椅,眼睛掃了一圈,道,“眾愛卿平身。”
那些沒休息好,加上又上了年紀的大臣,跪下來,猛然起身,身子都有些晃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