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不必他提,他的父皇心裡其實很明白這句話呢。
那麼這次所謂的病重,還有一如既往的痛快的答應讓他入京,甚至讓他留宿宮中侍疾,其實都是陷阱吧?就是在等著他逼宮,將造反的罪名坐實。
淮王確定自己四年前入京時慶隆帝待他還是毫無芥蒂的,不然那時他就不會放他離開。
一個皇子而已,就算封了王,也還是他的兒子,生殺予奪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情,無須大費周章的放虎歸山,再設計今日這麼一出。
那就是這四年間發生了什麼,讓慶隆帝對他起了戒心,而他留在京城的人,甚至藏在宮中的人,都毫未察覺。
“長公主……”
淮王喃喃一聲,聽著越來越近的喧囂,眼中映照著閃爍的火光。
“王爺,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那人在旁催促道。
淮王點頭,與這隊人馬向宮中某個方向走去。
先帝在位時,宮中曾發生一場宮變,當時還是太子的慶隆帝險些死在那場變故裡。
而當時發動宮變的便是他的一位兄弟,從旁協助的則是長公主的丈夫,武安侯傅辛函。
大周皇宮地下有不少密道,原本只有皇帝本人知道,但是不知為何,這密道的地圖卻被那位造反的王爺拿到了。
他靠著這些密道,帶領自己的兵馬直接從城外潛入宮中,試圖與當時的武安侯傅辛函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京城。
誰知傅辛函卻在長公主面前露出了馬腳,眼看就要得手能殺了慶隆帝的時候,卻被長公主手中的三千奇兵打了個措手不及,未能得逞。
長公主更是當著慶隆帝的面親手殺了他,大義滅親,之後又讓人血洗了皇城,將一應叛賊盡數捉拿,全部當場格殺。
事後慶隆帝感念長公主的恩情,顧及她和她後人的名聲,沒有將傅辛函叛亂的事公之於眾,反倒將他說成了與長公主一起平叛的功臣,在宮變中不慎中刀身亡了。
在那之後,慶隆帝下令封了宮中所有的密道,以杜絕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但淮王知道有一條並不在地圖上的密道現在依然是通著的,他的這些親信就是從那裡進來的。
現在,這條密道也成了他的退路。
淮王與人以最快的速度來到了那條密道前,那親信先行下去,要轉身扶他,卻見他站在密道口猶豫了片刻,也不知再想些什麼。
“王爺,快啊!”
那人催促道。
淮王看了看京城南方的天空,那是密道出口的方向,之後又轉頭看了看燃燒著點點星火的宮城,眸光漸深,在那人第二次催促前抬腳走了進去。
就在他們進去後不久,一朵煙花從宮中最高的一處城樓上竄上天空,在夜幕中炸裂開來。
京城南城門的守衛在城樓上看到,立刻將訊息傳給了守將,調出半數兵馬,向那密道出口的方向奔去,與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另一支兵馬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