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崢哥兒,謝晏的養子。”老夫人道,“崢兒,還不快過來拜見母親。”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科舉文男主謝崢了。
知宜聽到介紹,險些端不穩手上茶盞。
此時的謝崢還不是一路過關斬將斬獲魁首的開掛男主,只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少年,和知宜前世的小侄子一般大,眉眼還有幾分相似。
知宜的嫂嫂是銀行管理層經理,哥哥做外貿時常不著家,侄子在媽媽家裡長大,而知宜的高中和大學都是通校,跟小朋友感情也最好。
原文中的謝崢是疏離而冷淡的性格,知宜上來就做這麼一個十歲少年的養母,原本對這段關系沒什麼信心,覺得這孩子定然不好相處,此時代入自家孩子後,反而多了幾分親近之感。
謝崢上前給知宜行禮:“拜見母親。”
知宜連忙起身上前,把謝崢扶了起來,又從素月手中接過紅包遞到了謝崢手中。
如此,家中眾人知宜算是全部見完,除了她那拜過天地的夫婿謝晏。
老夫人此時才後知後覺對著身邊婢女問道:“春雨,二爺呢?怎麼還沒過來?”
那婢女回道:“衛家老爺來了,說是有要事跟二爺相商,現下怕是還在書房。”
正在此時,謝晏身邊小廝來報,說二爺今日在前頭和衛大人用膳,老夫人不必等他開餐。
謝老夫人笑著搖頭道:“原本就是為他準備的送行宴,他倒好,又去忙公事了,倒把咱們給撂在了這裡,好歹還算知道遣個人過來說了一聲。也罷,不必等他,咱們先吃便好。”
知宜如今是“體弱多病”的人設,不必事事奔前,只等眾人落座之後才蹭去了桌邊,在老夫人空著的左手邊位子坐了下來。
古人一向以左為尊,按理說老夫人左手邊是小輩當中最尊貴的位置。
知宜記得,在小說原文當中,謝晏的這位大哥並非正室所生,且考了十幾年仍只是個秀才,後來也基本放棄了科考這條道路,幫著家中打理一些産業,所以這夫妻兩人在謝家地位難免會低一些。
知宜猜著,這個位置大抵是留給謝晏的,只是今天謝晏不在,所以也就便宜她坐在了這裡。
既來之,則晏之,反正她是個再過幾年就要離開的人,也不必做成王姒那樣的完美孫媳形象,知宜稍稍謙讓了兩下,便晏穩坐了下來。
兩個姨娘照例是要站著伺候的,老夫人也沒有多言,只是在大嫂王氏想要起身伺候老夫人用膳時,被老夫人制止,道是一家人也沒這麼多規矩。
大嫂王姒本來也是虛讓一下,祖母不讓她伺候,她也就坐了下來,邊用膳邊觀察坐在自己對面的新弟媳。
王姒也知道,二弟曾在京中為官多年,京中好些世家都對他極其看好,不光宮中德妃所出的永嘉公主,還有好些郡主郡君也有意招婿,她也一直好奇二弟會娶一個什麼樣的顯赫貴女回來,沒想到竟是這樣一個家世平平的姑娘。
聽說秦知宜孃家父親嚴苛,繼母刻薄,她自己又是個泉州小門小戶的姑娘,王姒原想著,知宜嫁到謝家這樣的人家難免畏縮。
可她並非如此。
可能大病知愈的緣故,知宜行動有些慢半拍,卻並未露怯,有種難得的落落大方和恰到好處的不卑不亢。
雖然第一次來家裡陪著太婆婆用飯,話也不多,但卻不是一味的討好逢迎,反而有一種置身事外的無畏心態,讓王姒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按一個月三餐九十餘次擺膳來算,她用膳的次數頂多在五十次。
不到五十次,卻讓吃喝的花銷漲了五番。
這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奇女子?
謝晏換了賬本,檢視大廚房那邊給的,每日所用食材的細則。
他記得從前一頁賬本能記載兩日六餐的情況,但是這個月,一頁紙只寫得下一天。
謝晏只是隨意掃了一眼,一項突兀的記載跳進他的眼裡。
“臘月十三日,用雞六隻。”
這天是什麼日子,是祭拜謝家祖先,還是豢養黃鼠狼,怎麼用掉了六隻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