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謝琳琅之前送來的六本話本也全部看完。
知宜收拾好了書冊,又取了兩包自己小廚房做的松子糖和核桃糖,去找謝琳琅還書。
去到宜秋院後,知宜才知道謝琳琅今天並不在房中,聽侍女芍藥說,方才陳大公子來了一趟,姑娘出門送他去了。
知宜道:“那日在寧壽堂光見到了陳大夫人,沒聽說陳大公子也跟著來了。”
聽說陳琿明年秋闈就要上場了,還以為他要在家中用功呢。
芍藥道:“聽說陳公子原就是跟著夫人來了的,只是沿途特地去拜訪了兩位大儒指導功課,這才耽擱了。二夫人進屋坐坐,姑娘大概一會兒就回來了。”
知宜道:“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把之前借的書給二妹妹送來,這兩包糖都是小廚房新做的,我想著二妹妹大抵也愛吃,所以一併帶來了。既然二妹妹這會兒不得閑,你幫我轉交給她也是一樣。”
知宜將書冊和禮物交給芍藥後,就告辭返回正院,剛出宜秋院不久,就遠遠看到了謝琳琅和一個青年男子站在那裡,正在說著什麼。
那男子看衣著也是富貴人家的公子,大概就是陳家大公子陳琿了。
謝家人都生了一副不錯的相貌,謝琳琅也不例外,她今日換了一身新衣,素日裡甚是少穿的茜紅色月季花紋妝花長裙,越發襯得豆蔻年華的少女身形窈窕,眉目如畫,說不出的好看。
知宜從這個角度看去,看不清陳大公子的五官,就身形和側顏來看,跟謝琳琅倒也相配。
不知道陳琿說了什麼,謝琳琅下意識皺了皺眉頭,但很快就調整好了情緒,若無其事的跟陳琿繼續說起了話。
看著謝琳琅努力宜笑的面龐,知宜心中有種不太好的預感,感覺兩人之間氣氛宜妙,有種說不出的擰巴。
陳琿大概還有其他什麼事,並沒有在後院做過多停留,謝琳琅同他道別之後,轉身走出不遠就看到了知宜站在那裡,似乎在欣賞午後的秋景。
謝琳琅走了過來,沖著知宜笑笑:“前兒新得了幾本話本兒,我瞧著不錯,本想著下午給嫂嫂送去,不想這會兒就遇上了。”
“你之前給我的那幾本我剛剛看完。”知宜道,“方才給你送了回去,聽芍藥說你出來了,我這才出來轉轉。”
“陳大夫人大概後日就要啟程回金陵了。”謝琳琅聲音輕了些許道,“祖母想讓我跟著去徐州小住一段時日,怕是好些日子都不能見到嫂嫂了。”
同為謝家媳婦,大嫂王姒整日忙管家忙孩子,知宜卻比在家做閨女的時候還要清閑,謝琳琅閑來無事時常過來找知宜說話,兩人很快也就熟悉了。
想到要離開青州去陳家小住,除了生母常姨娘外,謝琳琅最捨不得的反而是知宜這個嫂子。
知宜還有話想囑咐她,想著謝家人多眼雜,有很多話不宜在外面多說,便挽著她的手往住處走去:“這兩日天氣涼了,外頭風大,還好這裡離正院不遠,咱們去我屋裡說話。”
“那敢情好。”謝琳琅笑道,“只是少不得又要蹭嫂嫂的屋裡的茶吃了。”
回到正院落座後,知宜也不再繞圈子,直接對著謝琳琅問道:”那陳大公子是個怎樣的人?”
謝琳琅也沒想到知宜會問得這般直接,她捧著茶盞想了好一會兒才答話道:“雖然我從前也時常去陳家小住,但大都是在後院陪著舅母,跟他接觸反而不多。家裡舅父管得嚴,陳家表哥看著倒是個勤學上進的,倒不是那些鬥雞走狗的紈絝子弟。”
“祖母看好表哥,我姨娘也覺得他好,說我到底不是正室娘子養的,陳琿又是陳大夫人膝下唯一的兒子,找了這樣的人家算是高攀……”
“先不說她們。”知宜道,“那你自己呢?看著他可好?”
“我自己……”謝琳琅略顯為難道,“我也沒接觸過別家公子,說不上來什麼。”
這明顯是一樁家長們滿意的包辦婚姻,謝琳琅則一味顧及著長輩們的喜好,明顯還沒有激發出這方面的自主意識。知宜嘆氣道:“你要知道,女子不易,一旦成婚之後想要全身而退更是難上加難,成婚之前一定要好好查驗,莫要所託非人。”
現在很多夫妻都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輕易離婚,何況是古代。
知宜最近閱讀了的相關書籍,與和離相關的律法條目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她邊說邊讓素月拿了紙筆出來,一條一條給謝琳琅分析拆解。
謝琳琅拿崇拜的眼神看著知宜:“嫂嫂你可懂得真多。”
誰家女子能懂這些律法條文啊,大哥考了這麼多年科舉都不見的會懂呢。
謝琳琅實打實的心中拜服。如今知宜一直對外宣稱依然病著,謝崢還在思考帶好友過去打擾合不合適之時,就被李維直接推了出去,順手還拿了他桌上新得的一對翡翠鎮紙。
“匆忙過來沒帶禮物,借你鎮紙一用,等過兩日給你送好的來。”
最近經歷的事情太多太雜,也太忙亂,就連這兩個從小跟到大的婢女也都忘記了知宜生辰這件事,今天也是經了嬤嬤提醒後才想起來。
這是知宜嫁到夫家後的第一個生辰,透過鐘嬤嬤的說法來判斷,大概不打算大宴賓客籌備得多隆重,但這也算是知宜在謝家第一次的重要亮相,她們還是要認真準備,好好重視。
於是素月和緋月開始給知宜挑選衣服首飾。
正當此時,在園中侍弄花草的侍女芬兒來報,大公子和李公子來了。
“李公子?”知宜想了想,問道,“可是公子的同窗?”
“是。”芬兒道,“是同在周家學堂讀書的李公子李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