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為了保家衛國、為了戰勝敵人,人們才會不斷的研究更先進的技術、製造更強大的武器、訓練更精銳的部隊,有了更強大的實力才能自保,才能贏得勝利。
商場上,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擁有更多的客戶、打敗競爭對手,企業必須要用更好的産品、更好的服務、更好的管理、更高效的運作,這樣才能贏得市場賺取最多利潤。
總之,社會需要競爭才能進步、文明需要對抗才能發展。
太昊讓秦天不要將穆裡亞文明給滅了,就是要給未來的星宇聯盟,留下一個對手。
就像對於一個人而言,如果父母留下了無數家産,一輩子都花不完,那他還會努力工作、奮發向上、努力創業嗎?恐怕只會有極少部分的人會,絕大多數都願意坐享其成。
相反,如果父母沒有留下巨額財産,反而留下了不少債務,逼迫他必須要為了生存去工作去打拼,要努力去積極創造更好的生活。
對抗!
競爭!
生存危機感!
太昊讓秦天留下穆裡亞文明,就是要給星宇聯盟留下一個競爭對手,讓人類文明始終都有緊迫感,要為了生存而建立自己的星際艦隊,並且長期不斷的發展壯大,維持足以自保的作戰力量。
對於一個文明的發展而言,有壓力才有動力!
而如果秦天一出手,輕輕鬆鬆的將穆裡亞文明給滅了,那麼沒有生存緊迫感、沒有足夠的共同利益訴求,那麼星宇聯盟怎麼可能成立?又怎麼才能運轉起來並不斷變強?
就像太昊說的,如果大家都覺得任何危險,都可以靠秦天來解決,那何必成立星宇聯盟,就保持現狀豈不是挺好的?
更何況,每次有生命危險,秦天都迅速平息解決,那麼時間一久、次數增多,就會産生習慣性的依賴,總覺得凡事皆有秦天來扛,大家在庇護下踏踏實實過好小日子就行了。
這怎麼能行?
秦天又不是保姆!
……
思慮再三之後,秦天並沒有改變決定。
開弓沒有回頭箭!
雷神號和戰神號都已經出發殺過去了,不可能白跑一趟。
但是在攻擊方式和戰役目標上,秦天可以做出選擇。
並不是要徹底將它們滅絕,而是向它們的星際艦船工業密集的星球發起攻擊,將它們的戰爭潛力打垮,讓它們不至於短時間內,又可以組織一大批星際戰艦殺到銀河系來。
如此有所保留的攻擊行動,也能讓穆裡亞文明知道,地球人類文明不是好惹的,並不是什麼軟柿子可以隨便捏。
有限度的反擊,既彰顯了戰爭實力,也起到了震懾效果,而且也達到了太昊勸說的目的。
養虎為患?
秦天還這是要留下一條虎,也好追著地球人類文明跑,讓星宇聯盟盡快成立、讓整個聯盟能夠快速成長起來,而不是變為懦弱無能的巨嬰。
對於這樣的處理結果,太昊當然是沒話說。
兩天後。
兩艘星際戰列艦凱旋歸來。
在持續32個小時的攻擊中,它們一共攻擊了穆裡亞文明742顆工業星球,將這些星球的工業製造力摧毀,大量工廠、礦場、組裝廠、太空船塢等等全部搗毀。
即便擁有很強的科技,具有不小的修複能力,但穆裡亞文明想要恢複到戰前水平,更想要打造出動輒幾百上千艘的星際戰艦,不休養幾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畢竟,大量的廢墟需要清理、大量生産裝置需要重新開工製造、工廠船塢等等要重新裝配除錯、礦場重新開挖……許多工作不是一兩個月就能完成的。
搜尋書旗吧,看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