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談判團成員名額,人口逾萬億的穆裡亞文明內部,炸鍋了!
誰都想去,那還不得打破頭嗎?
於是乎……
該委員會內部開會,那是大會大吵,小會小炒,誰也不服誰!
在空間維度技術領域,沒有成功之前,誰都談不上是專家泰鬥,所以別講什麼資格資歷,拼的就是人品人脈關系。
一個談判團成員名單,都最終不得不採用推薦制、選舉制等多種制度,以最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來決定,否則難以服眾惹出大亂子。
只是這樣一來,時間就耽擱了。
畢竟,要拉選票、要獲得舉薦資格、要增加勝算,必須要運作關系,發動親朋好友同事等等,各種流程各種折騰。
所以,一輪一輪的推舉選舉下來,進入了初選的成員還不敢得意太早,還得繼續拉人氣攢人品,想盡各種辦法增加勝算。
從上萬億的人口當中,即便從在職的科研工作者裡面遴選,這一輪輪的折騰,各種細節的討論和爭執,也浪費了不少時間。
經過了一個月的選拔大戰,穆裡亞文明終於把名額確定了,它們準備派出一個成員多達七千的超級談判團。
而成員名單確定之後,談判團內部又開始圍繞搭乘哪艘星際艦船、什麼時候出發和返航、需要討論哪些問題、訪問哪些地方等等,又展開了內部大討論。
又忙活了將近半個月,等它們把所有細節弄清楚,形成與微樂集團函件中所提出問題,構成一一對應的回答,詳細談判接洽函件發回給微樂集團,足足兩個月了。
這兩個月,穆裡亞文明是因為自身內部原因,遲遲沒有就談判團成員和訪問行程安排達成一致,所以怪不得微樂集團,因此它們也沒臉單方面停止與恩迪亞文明的戰爭。
戰事未停,消耗不斷。
兩個月內,它們又不得不增派了七百多艘星際戰艦過去,而相比之下,恩迪亞文明如同磕了藥似的飛速發展,窮兵黷武似的瘋狂建造星際戰艦和各種配套武器彈藥,盡管屢嘗敗績,但卻打得越來越好。
矽基類文明,就像是一個超級龐大無比的計算機,它不斷的透過戰爭積累資料獲取經驗,而它模仿試製出來的武器裝備彈藥,又不斷透過戰爭來檢驗優劣好壞,
優勝劣汰之下,恩迪亞文明的星際戰艦一批又一批不斷改款,越來越日臻完美、戰力不斷變強,而給穆裡亞文明帶來的損失,也不斷增多。
從一開始的慘遭暴虐,到如今在藉助星球防禦輔助下,竟然也能在區域性星域打得旗鼓相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長足的進步。
當然,這樣的進步,代價也是極為悽慘的。
原本恩迪亞文明勢力範圍達到了三億光年之大,掌握有一萬多個重要星球,有數以億計的各種天體,而如今已經只剩下了六千多個重要星球,許多天體恆星都慘遭毀滅。
並且它資源消耗空前巨大,為了支撐這場戰爭,它在很多星球上都是瘋狂開採、大肆製造,不管能耗也不管汙染,反正唯一目的就是以最快速度建造更好的星際戰艦。
至於戰鬥損失……
恩迪亞文明從開戰至今,已經不知道損失了多少星際戰艦了。
每天都是成百上千的損失,有時候一百多個星球同時遭到攻擊,建好一批星際戰艦剛出動過去支援,結果半路就被巡弋的敵人小艦隊給幹掉了。
所以,難以計數的戰損,若是換做某個聯邦、國家之類的,怕是早就已經打得經濟崩潰民不聊生,索性無條件投降了。
但對於一根筋的恩迪亞文明而言,它就如同一條瘋狗,誰惹它,它就咬死誰,為了生存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的鏖戰下去,哪怕將一顆顆星球的資源耗光,也在所不惜。
此消彼長!
這兩個月的鏖戰,恩迪亞文明成長起來了,穆裡亞文明的遠徵艦隊可就慘烈了。
兩個月裡損失破千,如果按照地球人類文明的物價計算,一艘星際戰艦就算一百億元,那又是十萬億元打水漂了。
更何況,這些星際戰艦可沒那麼便宜,尤其是武器配套、物資人員、戰損撫恤等等,幾十萬億還差不多。
打仗就是燒錢!
穆裡亞文明不盡早把談判事宜確定,就相當於每天都在瘋狂燃燒戰爭經費。
而對於微樂集團而言,多拖一天是一天。
談判還沒開始,就一個談判團成員和訪問事宜的內部磋商,都讓穆裡亞文明內部折騰了兩個月,那接下來……
繼續拖!
遼德驊在收到對方非常詳細的談判團成員及行程安排之後,毫不客氣的開始‘反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