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力系統重啟失敗,錯誤程式碼d012k。”
“飛控備用系統重啟失敗,硬體迴路檢查故障231處。”
“主動環控系統重啟失敗,故障報錯128處。”
“光電綜合態勢感應系統重啟失敗,錯誤程式碼z572。”
……
遭到了有史以來,最大‘人造’氫彈攻擊的冷鋒號星際突擊艦,在遭遇核爆風暴的瞬間,就整艘突擊艦失去控制,自我保護機制在太過於強大的核攻擊面前,其發揮的作用太微弱了。
當核爆風暴的脈沖輻射如洪流掃過,整個突擊艦已經徹底失去了控制,以遭襲之時猛然加速到的每秒3萬公裡的速度,筆直的朝著前方極速航行。
沒有態勢感知、沒有航路探測,冷鋒號星際突擊艦就像是一艘經過了超級風暴的海船,在碧波無垠的遼闊海面上,一直航行下去,毫無控制的一路向前。
這種‘不受控’的狀態是極為危險的,宇宙雖然看起來很空曠,但實際上,也是有許多星體及其衛星、星際塵埃、彗星、隕石等等,只不過分佈很廣間距稀疏。
冷鋒號突擊艦失控後如果停止運動,那麼還並不危險,恐怖的是它以這麼快的速度,向著未知的方向在狂奔,這就好比人閉著眼睛,高速在看似開闊平坦的草原上狂奔一樣,誰知道誰不會突然撞上石頭、野生動物之類的。
眼下,突擊艦這麼‘橫沖直撞’的往前狂奔,就有發生碰撞的危險,要是一不小心迎頭撞向了某顆星球,那絕對徹底完蛋了,就像是再好的超級跑車,飈出要上天般的速度,也不可能將一座大山給撞爆了。
所以冷鋒號突擊艦在失控之後,採用‘四取二’冗餘設計的主控智慧系統,在不停的試圖重啟恢複,然而核爆風暴太過於猛烈,小小的星際突擊艦完全被超強的各種輻射給‘萬箭穿心’似的照射透徹了,全部罷工了。
並且,雖然該突擊艦大量的光電元器件,有過載保護設計、抗輻射設計等等,但這些設計的防護值都是有限的,誰也沒料想到該艦會遭遇到如此猛烈的多枚氫彈核爆。
這就好比雨傘能讓人避雨,設計防護是中雨以下,可是在超級臺風肆虐下,大風將人都能被吹飛,瓢潑大雨如同高壓消防炮似的噴淋而下,雨傘哪兒還能扛得住?
而且,冷鋒號星際突擊艦,是秦天當初完成a5任務獲得二級文明技術資料合集,微樂集團在消化吸收之後打造的,因而這也是微樂航天科技,打造的第一艘二級文明水準戰艦。
任何工業技術産品,第一代往往都並不是那麼完美,因為很多先進技術都是第一次被整合使用在一起,它們之間能不能結合一起使用,都不知道,各方面都是在做嘗試,有了冷鋒號的失敗或者成功的經驗教訓,才能讓後來的龍魂級星際驅逐艦臻於完美。
所以,冷鋒號星際突擊艦,相比於以前三級或者四級水平的戰艦,肯定是更先進更強大,但是各大系統及其執行載體的相容性、可靠性、穩定性等等,不盡如人意也很正常,越是先進的東西,往往可靠性反而不是特別好。
也正因為冷鋒號星際突擊艦有這樣的問題,所以秦天絕不會單靠它,去跟別人的艦隊決鬥廝殺,指不定啥時候就出現了重大故障,導致突擊艦失控。
更何況,這突擊艦還特別的倒黴。
任何一艘星際艦船在太空中航行穿梭,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而且遠航時間很久,所以必須要具備很強的‘自我修複’能力,萬一有個什麼故障,在沒有太空母港可以依託的情況下,也能靠人工或者是工程機器人,利用庫存的大量零部件進行維修作業。
只可惜的是,冷鋒號突擊艦受命去接受投降,為了將那些被‘禁錮’在戰艦殘骸內的敵人救出來,將一大半的工程機器人都派出去了,而且還帶走了很多專業裝置。
結果呢?
現在突擊艦如今到處故障太多。
像一些智慧軟體邏輯上的錯誤程式碼,紊亂資料之類的,智慧系統還能自我剔除清理掉,但硬體壞了,那就必須更換。
就像電腦系統崩潰了,可以一鍵還原,但是作為重要儲存器的硬碟,都特麼被燒壞了,不更換掉,怎麼可能修好?
然而故障多如毛,工程機器人本來數量就不多,遭受了脈沖輻射攻擊又報廢了一些,僅存的寥寥幾臺數量也太少了,根本就忙不過來了。
如果不盡快將飛行控制系統、星際導航系統等至關重要的系統搶修好,那由著突擊艦這麼肆無忌憚的狂奔下去,不出事才怪。
……
遙遠的雷克星球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