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囂張,不服不行!
星際殖民時代,各國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太空飛船。
一時之間,微樂航天科技的太空飛船、貨運飛船等訂單,如同雪片一般飛來,急於擴張外太空領土的一些國家,甚至不惜調整國防預算結構,增加航天領域資金投入,加價競購。
一艘普普通通的鯤鵬貨運飛船,愣是被炒到了22億美元,而且還加價又加量,都巴不得先和微樂航天科技簽訂供貨協議,畢竟有了飛船才能有探索宇宙的資本。
對於這樣的火爆狀況,微樂航天科技自然是早有準備。
富k縣境內的科技産業園、南滏航天科技工業園,早就進行了擴産準備,其中南滏那邊二期工程早已完工,光是總裝工廠就建成了5座,智慧工廠更是不少。
為了滿足微樂航空從全國各地空運供應商們的零部件裝置,機場甚至擴建了第二條4e級跑道、港口擴增了更多泊位,以增加貨運效率。
另外,提前就將飛船上更多的中低難度零部件結構件,轉交給有多年合作基礎的供應商負責,微樂航天科技負責技術指導、質量監督等即可,將航空航天這個産業徹底做大做強,形成全産業通力合作,成為高質量、高産能、高效益的新三高産業,行業年産值逾萬億元,直接帶動大大小小數以十萬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展,上千萬人直接受益。
有人笑稱,大半個華夏都在忙著造飛船,而有國外媒體甚至評論,華夏已經徹底壟斷了全人類高階製造業,從最高階的星際萬噸級貨運艦,到工業智慧機器人,從超音速飛機到第五代通訊技術裝備……沒有華夏就沒有星際殖民時代!
忙忙碌碌,時間匆匆。
時間一晃,便是2023年12月25日。
經過兩個月的籌備,華夏第六大軍種‘星際作戰部隊’正式宣告成立,代號‘星劍’大型國防工程也被正式批複同意,龐大的星際戰艦造艦計劃正式啟動。
訊息傳出,卻並沒有引起世界嘩然,因為全世界就華夏最後宣佈了。
其他國家中,速度最快的太平洋對岸那邊,空天作戰部隊上個月就成立了,並且已經高調進行了一次多兵種聯合軍演,所以最後成立外太空作戰力量的華夏,反而是最後的。
不過厚積薄發,誰都知道華夏擁有巨大的高階工業技術優勢,星際作戰部隊將來的戰鬥力肯定是冠絕全球,無國能敵的。
因為其他國家只能購買微樂集團的各種飛船,然後加以小範圍的改裝,所形成的星際作戰實力有限,而相比之下,華夏就可以擁有先進強大的星際母艦、太空戰機等,戰鬥力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鑒於這種情況,不少國家都派出代表團來華遊說,希望能夠促成星空系列星際母艦的外貿出口,即便不能整套出口,能不能將包括等離子體發動機、反重力裝置、艦船人工智慧管理系統等等高階技術,適當的授權轉讓,讓他們國家也能具有一定的研製生産能力。
就像多年以前,無法制造噴氣式戰鬥機的國家,找別國購買成套的發動機、雷達火控、航電系統等,然後自己負責機體製造和一些小部件,將買來的高技術部件組裝後,就相當於能造噴氣式戰鬥機了。
但太空飛船之類的高技術裝備,可不是噴氣式戰鬥機那麼簡單,想要買技術?買核心部件然後自己配套組裝?
這真是風水輪流轉啊!
想當年不少所謂的發達國家,各種嚴防死守,不讓華夏接觸到先進航空航天和高新技術裝備技術,嚴禁出口數控機床、高精度加工中心等加工裝置,連國際航展之類的公開場合,都嚴禁華夏人員拍照。
結果呢?這種圍困反而更加激發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鬥志,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如今更是在航天領域獨佔鰲頭了,他們就選擇性的忘記了當年的圍追堵截,開始變著法的想要求購技術和先進裝備了。
不過,哪兒能這麼容易!
想買高階的星際母艦不行!
想買成套的技術甚至生産線,更加不行!
唯一能買的,就是技術層次稍低,但也只能是購買一艘艘太空飛船、星際貨運艦等成品,並且購買之後的維護使用、保養升級等等,還都得依仗於微樂集團,一旦亂拆亂修弄壞了,那抱歉,微樂集團將不再提供三包服務,除非花錢大修,否則就花錢新買一艘吧!
這就像當年華夏花費無數外彙,去國外購買噴氣式客機一樣,挨宰可不是一次兩次,售價貴、零部件價格更貴、維護保養也不便宜,一架架噴氣式客機就跟一頭頭吞金獸似的,讓很多航空公司稍有不慎就虧得掉淚。
所以……
忍受了多少年的委屈,才換來如今的囂張!
嫌價格貴?嫌周到細致的服務代價不菲?
那就不買啊!有本事就自己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搞科研啊!
微樂集團不缺客戶,偌大的華夏航天産業更不缺蓬勃發展動力,有的是訂單要生産,全國各地都忙得不可開交,想討價還價的、想奢望購買技術的、想y謀竊取技術機密的,都可以死心了。
如此強勢的態度,無與倫比的實力,註定了許多國家都只能選擇花錢購買,因為自主科研、逆向研究等投入産出都不容樂觀,一艘太空飛船零部件上百萬個、核心技術上千項,非常考驗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實力是否強大,就這一點,足以讓許多國家望而卻步了。
當然也有一兩個工業大國,他們有錢任性,敢於拆解了一艘太空飛船做細化研究,但想要逆向模仿出一艘同樣技術層次的太空飛船,光是結構件合金配方和冶煉鍛造工藝,就足夠讓他們科研人員頭疼,更別說等離子體發動機這樣更加高階、更加複雜的大部件,那就更難模仿了。
而且逆向研究好幾年,就算模仿成功了,但華夏那邊的技術又更新換代了。
所以,模仿者總是隻能跟著先驅追著跑,而且稍有不慎就是‘費力不討好’,也正因如此,許多國家都幹脆放棄自主研製太空飛船這種奢望,削減常規部隊預算,將更多錢用來採購太空飛船,從而不至於在‘開疆闢土’方面落於下風。
不過雖然放棄了太空飛船之類的星際交通工具研發,但各國依然會在外太空資源勘探、冶煉化工、加工製造等諸多領域爭取趕上華夏,尤其是在環境惡劣的星球採礦,那可比在地球上深海開採石油還要難,這一樣需要高技術。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各工業大國都有各自相對更擅長的領域,都不想在這星際殖民時代裡處於了下風,而且實力稍弱的國家還彼此組成各種聯合體,互幫互助共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