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縱深的場地內,在那些一塊塊岩石後方,會隨機用彈s機,彈起一個個靶標。
這個靶場,以前是用於駐訓部隊訓練偵察兵突擊能力的,考驗士兵們在快速移動中,發現目標快速擊倒,畢竟現代戰場上,雙方深挖戰壕然後對s,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在機動中快速接敵、短促交火已成為主流。
為了‘照顧’秦天的情緒,劉琛覺得不能太欺負智慧機器人,所以叫了一位老兵給智慧機器人們做了教學示範,讓它們學著點兒。
老兵就是老兵,判斷迅速、s擊準確,400米的突擊距離內,沒有一個‘敵人’倖免於難。
隨後,劉琛讓人重新佈置了靶標彈s機的出現位置,避免剛剛的老兵教學s擊中,被‘記憶力’超強的智慧機器人記住了位置。然後他才隨機抽取了一臺智慧機器人,讓它去挑戰400米突擊s擊。
然而……
劉琛的願望落空了。
智慧機器人出場,那運動能力更為強悍,而且兩米的身高讓它更有觀測高度的優勢,所謂的行進中的s擊考核,其實對智慧機器人而言,也不過是增加了一點點相對位置的計算量而已,只要目標觀測到了,幾乎立刻就能s擊擊倒,這一路走過去,幾乎是閑庭信步一般輕松自如。
看到這樣的測試結果,不僅是劉琛,很多在場的高階士官們,都紛紛大為不解。
智慧機器人真的就這麼強悍,無敵了嗎?
就在大家苦思冥想,想要出更難的題目,讓智慧機器人吃癟的時候,秦天自報漏d。
“智慧機器人本身就在觀測、計算和運動方面擁有優勢,你們這麼考核是不行的,換任何靶場、任何裝備結果都是一樣。”
“但是你們試試班組戰術配合呢?我敢打賭,智慧機器人肯定會蒙圈!”
秦天的笑談,讓劉琛大喜過望。
於是乎。
第三個訓練場地,城市巷戰。
一個標準步兵班搭乘步兵戰車進入‘戰場’,然後進行作戰教學。
既然是精銳部隊的偵察營抽調的一個班,那必然是訓練有素,而且士兵之間配合非常默契,很快就將負隅頑抗的敵人擊斃。
隨後,讓十名智慧機器人上場。
智慧機器人從步兵戰車下來後,很快就體現出了機器人固有的弱點——缺乏戰術配合。
它們可以模仿老兵們的動作,但是無法做到像老兵們那樣思考問題。
該怎麼進攻?怎麼策應?怎麼協同?
智慧機器人雖然可以彼此交流,但是它們完全不懂配合。
所以,面對藏匿在街巷內,配合十分默契的‘敵人’,智慧機器人們完全就像是一盤散沙似的,雖然憑借快速發現並精確s擊的能力,擊斃了一個敵人,但卻最終全軍覆沒。
不過即便如此,智慧機器人的重大軍事用途,還是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雖然智慧機器人還不懂得如何配合,但是它們完全可以作為輔助性的裝備加入班組,而且作用頗大,既能充當觀測手,也能擔任精確s手,還能幫忙扛很多補給。
更何況,智慧機器人更多的其他用途,還尚未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