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感覺和平鄉的鄉道,非常的寬敞,饒是在山區裡,也經過技術改良,讓人不覺得坡有多陡、彎道很急,一度讓李錦覺得,像是在國道上行駛似的。
“和平鄉的車流量應該不大吧,修建這麼寬敞的鄉道,不怕浪費土地嗎?”
同樣是來自農村的攝像師牟鵬海,問了一句後,便拿起一個行動式dv開始對著窗外拍攝。
秦天道:“其實並不存在浪費土地,早些時候的泥巴路,也差不多是這麼寬,後來經過水泥硬化處理,也有不少的路面是荒廢長草,我們擴建路面,只不過是將以前荒廢的部分全部利用起來而已!”
“和平鄉的人均年收入如何?”策劃組組長鄒俊問道。
秦天指著窗外,介紹道:“以前鄉親們主要是靠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紅薯、大豆等常見經濟作物,人均年收入並不高,隨著城鎮化建設加快,很多適齡青年都選擇外出務工,可支配收入增加不少,但農作物種植幾乎荒廢!”
“如今富康縣正大力實施生態農業工程,和平鄉作為重要試點,經過水利工程修建、土壤汙染排查與治理等系列工作之後,如今開始廣泛種植無汙染純天然藥材,預計明年的收入會相比今年翻一倍!”
李錦點點頭道:“這一路走來,我都沒看到有什麼破屋草房之類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是樓房,和平鄉的經濟發展不算差呀!”
話音剛落,車隊駛抵了和平鄉街市附近。
作為一個鄉鎮的核心所在,街市明顯樓房增加、人口增多,但都幹幹淨淨不見任何生活垃圾。
垃圾桶、路燈、人行道等等,在這‘偏僻’的農村裡,欄目組卻感覺有點像是到了城市近郊的感覺,該有的市政配套設施應有盡有,這裡還是農村嗎?
“天啊,你們看那個橢圓形建築,是不是一個體育館啊?”
主持人韓光華突然指向車隊右前方,一幢很大氣的建築。
“那裡就是和平鄉中心小學了,大夥兒過去看看?”
李錦一驚,差點兒沒把眼鏡給摔落鼻樑。
定睛一看。
“我滴個乖乖啊,這……這不是大型室內體育館嗎?一個農村小學而已,這麼牛掰?”
李錦心裡暗暗嘀咕。
待車隊駛抵小學門口,李錦第一個開門跳下車站定,抬頭觀賞。
“這是我的母校,也是關愛農村留守教育基金會,首批重點實施的物件……”
秦天還沒介紹完,在校門口值守的保安,立刻發現了秦天等人,打完電話上報後,趕忙疾步走了過來。
“秦總,您……您怎麼回來了?”
“央廣新聞欄目組對咱們鄉很有興趣,我就帶他們來看看,還沒下課嗎?”
“剛下課了一會兒,孩子們正在食堂吃飯呢,進學校看看吧,校長說他馬上就帶人過來!”
保安喜不自勝,小步快跑的去準備將學校大門開啟。
“不用了,我們走進去就行!”
李錦喊了一聲,轉身給牟鵬海說道:“老規矩,分兩組,一組跟拍,一組外場取景!”
“明白!”
牟鵬海早就扛上了攝影機,而他的助手也是如此,並且已經開始在拍攝了。
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實拍採訪,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