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之地,地形平坦,適合耕作,附近又有大量肥美的草場,是養馬的絕佳地點,公子可以在這一地區養馬練兵,屯田積糧,以待天下大勢。”
“一旦天下大亂,公子可先取幷州,守住關隘,靜看天下大勢,再取關中或者幽州,河南河北盡是平原,一旦二者取一,就可以居高臨下,以騎兵衝之,無不破者。”
賈詡走到地圖旁給呂布說起了戰略方針,雖然只是大概,但呂布卻聽得很認真,賈詡這制定的戰略方針和自己所想的一樣,都是先取北方和西方,在進入河北之地,再取河南,最後過江南下。
河北之地雖然富饒,但卻無險可守,只要騎兵一到,那就是一馬平川。
“先生的策略真是精彩絕倫。”
呂布拍手說道,策略很簡單,但賈詡能在片刻之內想出就不容易了。
至於所謂的屯田,呂布早就開始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道理呂布是懂的,亂世裡誰有糧誰就有兵,誰就能擴張勢力。
蜀漢就是因為屯田過晚這才國力一直羸弱不堪,諸葛亮北伐數次都因糧草問題而退兵。
而養馬練兵,呂布也已經開始了,兵不在多在於精,呂布要的就是精兵,所以他現在也只練了一千部曲,並沒有在擴充兵源,佃戶們還是去田間耕作。
有這一千精銳部曲,只要呂布願意,招納兵卒,半年之內就能有就能練出一萬精兵。
“公子現在唯一的障礙就是草原上的鮮卑人還有河套以內的南匈奴和羌人,這些勢力是公子最不好整合的,胡人天性多變,不在乎禮義廉恥,不求信義,公子想要建功立業就得有一個穩定的後方,這些勢力都得解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賈詡指著河套以南還有陰山以北的地區對呂布說著。
胡人和漢人始終無法融合的最終原因在於各自的信念完全不同,長城以內的人崇尚儒學,講究禮義廉恥,長幼尊卑。
胡人則完全不在乎這一套,《史記》記載胡人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這種行為在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的漢朝,簡直就禽獸行徑,父死應該贍養後母,兄弟死則供養其妻,這才是人該做的事。
趙雲不娶樊氏,理由就是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僅僅只是同姓,就如此注意。漢朝可不像宋朝之後對女性那麼嚴厲,漢朝女子丈夫意外去世之後可以選擇改嫁,禮制並不強制規定必須終生守寡。
但胡人不在乎這些,他們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嬰兒生育率低,存活率更低,只要能擴大部族,他們不在乎別的。
胡人這麼做還有一個原因,遊牧民族註定是以男人為絕對中心的父系氏社會,女子在部族中能做的事有限,一旦失去了丈夫那就意味著失去了活下去的依靠,最終也會被其他男子霸佔,為奴為婢。在一些更野蠻的部落裡,沒有男子的女人,在食物匱乏時,被當做食物也是常用之事。
所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有時候從另一方面看也是無奈之舉,多養一個女人,對於這時期的一個普通遊牧家庭也是巨大的負擔。
喜歡一戟平三國請大家收藏:()一戟平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