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空見他這又是要辯禪,哪裡還敢與他再辯?馬上轉移話題,沖王道一道:“你偷學我少林武功,認是不認?”
王道一還不待說話,虛竹卻對他道:“你這娃娃妒心深重,滿腦貪念,也不知是怎麼坐上戒律院首座這個位置的?”
法空還沒從虛竹對他的那句“你這娃娃”的詭異稱呼中回過神來,便緊跟著聽到後面言語,頓時怒起,指向王道一,向臺下僧眾喝一聲:“布金剛羅漢陣!擒此賊人!”
法明阻止道:“法空……”他想為王道一辯護,可又的確拿不出什麼證據來,只叫了一聲,便說不出下文了。
“金剛羅漢陣”是少林寺禦敵的看家陣法,以四大武功最強的首座為中心坐鎮,其餘弟子持僧棍圍繞周邊,以“少林棍法”與中心首座配合,擊殺敵人。
此陣一旦布成,那王道一就算有潑天的能耐,也休想出了這寺門。
戒律院首座有令,眾僧頓時一淩,同時雙手合十,應道:“謹遵法旨!”說罷,提棍布陣,眨眼間陣型便成。
按理來說,少林寺一切僧眾都應服從於住持才是,但這戒律院卻是個特殊的存在,它是少林寺的監察機構,監督寺中一切僧侶的言行,掌刑罰之職,包括寺院住持和其餘五大首座在內,均受戒律院監督懲戒,若住持沒有充足的理由,便無權幹涉戒律院行使相應職權。
現下王道一偷學少林武功的嫌疑巨大,在沒有被澄清之前,戒律院可以動手拿人,其餘五院首座以及住持都無權阻止。
王道一見到這陣法規模,浩浩蕩蕩的壓向自己,驚得睜大了眼,問虛竹:“前輩方才何必激怒他?”
虛竹道:“他是鐵了心要擒你的,早打晚打都是打,不如激怒他來個速戰速決。”
王道一還想再說什麼,卻瞬間被陣法包圍住了,她在其間左右閃躲,只守不攻,以求脫身,一來她不能顯露自己真實功夫被人看出出處,二來她也不想傷了寺中僧眾。
虛竹則三轉兩轉躲開大批來人,悠閑淡定的始終站在臺上一角處,平淡的看著王道一頗為狼狽的在陣中流竄。
王道一見虛竹似是沒有要幫自己的意思,簡直欲哭無淚,好一個“速戰速決”,他這是想要她速死吧?
正所謂“活化石”的心思你別猜,王道一現下是徹底想不通虛竹是怎麼想的了,她在陣中左藏右躲,既要保全自己,又要小心不傷著人,還要極力壓制自己顯出全真教的功夫,怎一個辛苦了得啊。
但王道一的功夫和應變能力也的確不錯,而且真正算起來的話,這少林寺中也沒有其敵手,是以一炷香的時間過去,“金剛羅漢陣”還是沒將她捉住,當然,她也無法從陣中脫身。
一炷香過後,在臺角觀戰的虛竹忽然滑步進入陣中,輕松繞開所有來人一把抓住王道一肩膀,將她提溜起來,飛向臺上來。
兩人飛在空中時,王道一聽見虛竹對她道:“小孩兒,看來你功力還不夠吶,也罷,我便來幫你一幫吧。”
眾僧見他竟能自由出入這陣法,如入無人之境,都是一驚,待反應過來後,又向臺上攻去,哪知眾僧剛剛碰到臺邊,便感覺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無形高牆擋在臺前。諸僧的力道撞在這堵牆上,登時無影無蹤,消於無形,彷彿被這堵無形牆給化去了一般。
法空心中一凜,心道這年輕和尚好生厲害,他吆喝一聲,叫眾僧罷鬥。
虛竹看向諸僧,道:“這麼多大人欺負一個小女孩兒,是武林正宗所為?”
法空道:“此乃我少林自己的事情!這女施主有偷學我門武功之嫌,必得捉拿查問!”
虛竹道:“爾等莫要不領情,這小孩兒是不想傷你們才處處手下留情的。你們再這樣纏下去,纏到天黑也分不出個勝負來的。”
法空道:“那你說怎的?”
虛竹道:“這樣吧,我現下就給她教一門新功夫。她只能用這門新功夫來和你們周旋,若是她輸了,你們便捉她去盤問,若是你們輸了,便難為不得她了。”
法空聽得瞠目結舌,“你是說……叫她現場就學……一門新功夫?”
虛竹點頭道:“對,就在這裡學,即炒即賣,新鮮熱辣,用不到半個時辰,勝負便分,你們也剩力,不是嗎?”
他此言一出,包括王道一在內,人人驚駭,不可置信。
法空心想:“世上哪有半個時辰便能學會的功夫?世上又哪有用半個時辰便能將功夫學會的人?”想到此處,覺得王道一一定必輸無疑,便道:“那好!你教吧。”
虛竹拍拍王道一肩膀,道:“小孩兒,你覺得如何?”
王道一看著虛竹,有些不確定的道:“前輩……我……行嗎?”用半個時辰學一門功夫破了這“金剛羅漢陣”,她可從沒有十足把握。
虛竹一笑,不答她話,往旁邊邁了一步,道:“我這乃是天下第一號逃跑大法,莫說這金剛陣了,便是天羅地網也跑的出。”
王道一問:“前輩要教晚輩什麼功夫?”
虛竹卻不告訴她,而是說道:“猝遇強敵,以此保身,更積內力,再取敵命。”
說罷,不給王道一猶疑的機會,忽然喝道:“看好了!”話音一落,只見虛竹便開始在臺上一步一步走將起來,一步跟一步,足跡密密麻麻鋪展開來,每一步卻都走的極為緩慢。
眾僧抬眼瞧去,見他走的正是一套繁複的步法,但這步法卻看起來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言,竟像是他在臺上隨意瞎走,就連法明也看不出個門道來,眾僧不禁納悶,這麼慢吞吞的胡亂走法如何能用來制敵?
王道一卻是見虛竹剛走了兩三步,便是渾身一震,她認出來了,虛竹這步法走的正是《易經》中的卦象方位!
她早在七八歲的時候便已能熟讀《易經》,是以一見之下,立時便反應過來了。
《易經》乃儒道典籍,佛門中人甚少有人精通,是以諸僧中無人能辨得出。
王道一盯緊他每一步,只見虛竹信步而走,姿態瀟灑隨意,步下靈活自如,先邁“同人”,再走“大有”,左腳“歸妹”,右腳“未濟”,退守“明夷”,轉回“無妄”,前取“中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