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地獄》裡的,那個教堂。
那是他和父親,母親,最後渡過的時光。
踏入那個黑暗的教堂,看著那十字架上的耶穌的時候,他曾經向其進行過祈禱。他渴求著,在天國,他可以和父母,和璽仙渡過永恆的歲月。
他也不會忘記,當時,他本人所扮演的康斯坦丁,在每一次翻拍的版本中,都一定會說出的那句固有臺詞。
“凡欲踏入主的國土之人,需贖清他的一切罪孽。”
“我們想要知道……天國之門的所在。”
“要進入天國,你們的名字,不能出現在《啟示錄》的地獄卷,而該在天國卷中。而要實現這一點,你們就應當贖罪。”
那段黑暗的,夢魘一般的記憶,至今都讓他記憶猶新。
然而,就算是母親所扮演的角色,名字也並不在《啟示錄》的天國卷中。
界定人善惡的是什麼?
此時的布萊克,恍如又回到了教堂內。
他記得,母親當時獨自一人坐在教堂的長凳上,看著十字架上的耶穌像,還有……一旁懸掛著的,該隱和亞伯的畫像。
“那就是該隱和亞伯。”
“該隱,是人類最初的罪人。也是……《啟示錄》地獄卷中的,第一個名字。”
那時候,他所扮演的康斯坦丁神父,走到母親的身後,如此說道。
“神父……”
母親看著手捧《聖經》,走到她身邊的自己,問道:“我們當真,都是有罪的人嗎?”
“是的。”
“那麼……如果我們贖罪,我們的名字,就能出現在《啟示錄》天國卷中嗎?”
“這是……由主所決定的。”
說到這裡的時候,布萊克按照劇本所述,凝視著眼前十字架上的耶穌,以及該隱和亞伯的畫像。
由……主……所決定的……
是這樣嗎?
人的罪惡,人的善行,是由什麼決定的?
將他的母親,父親,所有家人殺死的海無寒,為何也可以進入天國?他是怎麼贖清了他的罪孽?而他,卻已經成為天國諸神之一。
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可以透過向教廷購買贖罪券來換取進入天國的機會。
這和所謂的《啟示錄》,又有什麼區別?
神……和惡魔……
又有多少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