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神御氣」出自《大品成仙決》中,隨我一同從外界而至。
其誕生之初可能就沒有考慮過其存在於這麼一個鬼世界的問題。”
“這是神通水土不服了…”
心念轉動著,不由而又有些慶幸,“要是第一門或者說開始修行的就是這門神通那…畫面一定很美。”
…
想明白了這些異狀,張寶仁便回過神來,心隨念轉,將周圍神異迅速的褪去。
收斂了元神本身所攜帶的於天地中的對映,將自身周圍化作領域、道場的光芒。
讓宛如白晝一般的小院又轉而變得黑暗。
這靈光璀璨的在大晚上的太過醒目,而且將力量歸為一點分毫無漏,也能節省一點靈光消耗。
淡淡的月光下,唯有一位身上披著輕靈如水的微光,不知是明月照耀還是自身超凡的道人。
這道人扭頭看了看左右,然後轉過身看向了槐樹下盤膝而坐著的一位在其眼中異常熟悉的小道士。
元神是超然的道果。
其眼中所見自然與尋常不同。
雖然張寶仁因為「隔垣洞見」的緣故,視覺上的差異早就已然被聯通。
沒有普通人神魂出竅之後以陰神窺視天地後,那種彷彿換了人間,翻天覆地感覺。
但是和之前相比還是有些不同的,元神無需去想便能自然地看見鬼神與真實。
在其眼中所見,死寂的天地中樹下安眠的那位小道士從內而外,無一處不和諧、完美。
他的身體上沒有尋常人身上所附著的那層薄薄的靈光。
但卻也沒有因此而灰暗,其身體彷彿羊脂美玉鑄就,看著就有一種通透的質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咋一看好像一尊僵坐在地的玉像,冰冷而無絲毫生機。
可認真看來,卻是可見其胸膛還在微微的起伏著,呼吸綿長,若有若無,似乎只是在沉睡。
生機與死意共存於一體,看著分外的特別。
這種情況並非只是「遊神御氣」這門神通本身所帶來的反應。
還有「胎化易形」和「降龍伏虎」一同所帶來的變化。
各個神通之間相融而互補,這並非只是在神通圓滿時起到直接作用,還體現在方方面面。
在陰神脫竅而出,離了神之後,因為沒有了靈魂主導,肉身就變的彷彿活死人一般。
雖然依靠本能還可呼吸,還能保持一陣活力,但要是長時間主神不復位,氣血就會逐漸凝結僵化。
輕則半身不遂,身體癱瘓,嚴重的肉身甚至會真正地死去,而陰神無所依憑也會逐漸消散。
張寶仁的肉身是為完美無缺,是為血肉之軀的真正極限。
但只要還是血肉之軀…嗯,只要不是開啟神藏,那便還是不能超出肉身本質。
長時間沒有元神主導也會逐漸壞死,只是和普通人相比能夠堅持更長的時間。
也不多,就是十多倍吧…
說實話,以這種旁觀者的角度打量著自己確實是有些彆扭的。
很容易就有一種錯亂感。
張寶仁只是看了兩眼,然後便將心思放在了其它正事上。
此時夜遊已經完成。
夜遊日遊都是遊神的一部分,都可稱之為遊神,遊神之後總共得到了三種能力。
一是為已然出竅的陰神的本能,可直視鬼生影響鬼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