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如同“道”字一般的神形悄然無息的融入微微跳動的神胎之內,沒有引起任何排異反應。
也沒有任何特殊的異象。
張寶仁只感覺心裡一空,猛然間晉入到了無思無覺,無法無念的空冥之內。
心靈意識一片空白,一切有形有色之象都不見了蹤跡,時間空間都沒了概念,只有‘無’…
也許是一瞬,也許是永久,虛無之中卻是生出了一點“有”。
在空洞之中,恍惚似見有一物懸照於空,斯時殊覺五蘊皆空,四體皆假,而我有真我也。
下一刻,心中頓然之間變的清明,卻見識海之內那枚圓潤如珠的神胎已然消失無蹤。
原地卻是出現了一位似虛似實的道人之影。
這道人的樣貌有幾分‘張寶仁’的樣子,但同時還帶著幾分前世的模樣,給人的感覺有些陌生同時又有些親切熟悉。
且其看著有十八九歲,比現實中張寶仁的樣子還要成熟一點。
此即為元神。
張寶仁兩世為人,作為人之根本體現的元神,當有此相。
這元神道人身穿金光咒力編織而成的金色法衣,眼中蘊著一道似鏡似劍的神芒,一手握著一卷無字天書,一手抓著三道慾望凝結的黑繩,盤坐在死寂幽暗的識海之內。
其身上有清靈若水的神光透出,照得一地清明。
張寶仁只覺得自己好似懷有一顆天心,超然於世間,一切因果變化紅塵恩怨都彷彿撫掌觀紋一般。
心念意轉,便可觸及更為本質的狀態,一切種種都清晰可見。
心裡微微一動,便計算出了此時的靈光總量,七十五點。
比起之前直接增加了二十點。
如果算上小成之時增長的一點靈光,近乎都等同於一門神通圓滿之數了。
不由得便有些訝然,但轉念一想,瞬間各個神通之間靈光增長的細微變化,各個神通的差別等一切資料,在腦海中快速閃過。
不過呼吸間心裡就明白了。
本來在「元神」大成之時增加的應該是七點,多出的十三點中有一半是因為「斬三尸」。
「元神」與「斬三尸」這兩門神通之間卻是還有一些關聯,在元神成就之後「斬三尸」境界也被向前推進了一步。
同時又因為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元神」比起原本也前進了一大截。
元神手中的無字天書攤開然後自行翻動,就見「斬三尸」那一頁,本來三尊形色個異的屍神,此時不停的閃爍變化著。
一會兒是張寶仁的模樣,一會兒又變成了三根不斷遊動的黑繩,有時卻會完全消失不見。
張寶仁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其距離圓滿就只差一步,就差一點拼圖。
不過神通雖然沒有圓滿,和以前相比卻也有所變化。
三尊長久都不使用的屍神的操縱距離限制,變成了五百米,同時對於慾望的感知與操控更加的強大了。
還有就是「斬三尸」這門神通的根本奧義“真我之境”,卻是和元神有了一些融會合一的跡象。
除了「斬三尸」,剩下的變化卻是那《大衍求一決》帶來的。
這是他突發奇想,以“真實之語”融匯《大衍求一決》最終所帶來的結果。
這等若是將元神的神完成了一次更新迭代,有如此變化也是自然的。
而除此之外,其還帶來了另一種驚喜。
張寶仁看著身前一整書架的神通術法,伸手取出了一本名為“雷獄”的法術。
以靈光觸動,然後便有一個好像閃電編織而成的羅網,由無數細碎符號共同構築的網巢一般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