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生?”
張寶仁還未作言,一旁的白莫非卻忽然驚撥出聲。
她俯下身來滿臉錯愕地朝著巨猿問道:“你確定你的主人叫作汪清生?”
巨猿不知是否聽見聽懂了她的話,也不回答,就只是呆呆的唸叨著:“汪清生…汪清生……”
張寶仁止住了白莫非的繼續拷問,理所應當的向她問道:“你認識這汪清生?”
白莫非滿臉複雜的說道:“我確實知道一位‘汪清生’,就是不知道這猴子所說的是否是我認識的那位。”
張寶仁道:“那你就說一說你所認識的那位。”
白莫非一邊回想,一邊說道:“其實也說不上是認識,師兄應該知道我們變化學派的情況…”
張寶仁點了點頭。
變化學派作為道士體系的一大分支,自然也是以《大衍求一決》為核心根本。
但除了這門根本法門之外,他們卻不會再修行其它神通,或者說不會修行尋常意義上的神通。
所有變化學派道士只修行七十二神形,而這七十二形,七十二變從某種意義而言即是一門絕世神通。
也因此他們的修行自然與尋常道士不同,雖然也在道士的體系框架之內。
但內部也有不同之分。
最開始除了《大衍求一決》之外,變化學派的道士會輔修一門拳法武功——《五行拳》。
這是一門形意拳法。
之所以叫“五行”而非“五形”的原因,是這五行拳有無數的版本,虎、鷹、猿、蛇、螳螂、象、馬…
七十二變各有一路拳法,任意五者都可稱之為五行拳,習練者任選其一即可。
此武功的本質並非在於拳法而在於形意,打磨身體,增加搏殺護身之能是最為次要的。
最重要的還是感悟每門拳法的真形之意。
五行拳大圓滿之後,其中已然通神的真形會與《大衍求一決》融合,化為神形。
如此便可得其變化。
這時就是“道士”。
之後的修行就是不斷凝練新的神形,直到圓滿。
在此之間,變化學派的道士們的修行之途,一共會經歷三次難關,這也是三次質變。
道士們將之稱為真靈九變,三十六變,七十二變。
這正好應了真人、大真人、天師三重境界。
白莫非此時五形已然圓滿,接下來便是根據自身的選擇,完成真靈九變。
白莫非接著說道:“我的第六形選的便是‘猿’。”
“在學習關於‘猿形’的秘典時,卻是恰巧見過‘汪清生’這個名字。
這位前…前輩,對於猿形的研究十分深入,著寫了一本《白猿圖解》。
此書對於猿形的補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屬於修行‘猿形’者必看之書目。”
“這位變化學派中的天才道士,就在其最為得意巔峰的時候非常突兀的失蹤了,怎麼也找不到其蹤跡。
這件事當時還驚動過一些大人物,但就算有精通天機之道的高人們悉心推演,也只得了一個其已身亡的結果。
最後的結論懷疑他是遭遇到了某種怪異,畢竟這種事情也是常有的。”
“再然後這曾經掀起一點風波的小事便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只有我們學派中對其還有著一些惋惜的記載。”
“一個早已‘死’去的天才前輩卻忽然和一頭妖猿有了聯絡,還是為其主,這實在是太荒誕了…”
“這就是我剛才如此失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