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正是太陽最是毒辣的時候,但是穿著一身漆黑的張寶仁在火熱的太陽下,卻是絲毫都不感覺炙熱。
之所以如此,除了心靈平靜爽快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身上這件衣服的特殊。
此時他身上穿著的這件道袍大襟,論樣式和前兩天穿的那件別無二致,都是圓領大袖,長至膝腕。
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這件道服卻是灰黑色的,看起來灰撲撲的,普通之際,絲毫都不顯眼。
看起來普通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如果仔細地觀看觸控就會發現,他身上衣服的質感與手臂上搭著的拂塵拂尾相似,與無常制服相同。
這件道袍其實就是那件他身上唯二寶貴的制服。
只不過是另一面而已。
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為那一面帶著兜帽的黑色長袍,雖然穿著方便但也確實太引人注目了。
一幫人穿著這樣的“奇裝異服”經常在街上招搖過市,還總在一些奇怪的事發地出沒,想不被人注意都難,實在是不符合地府低調隱蔽的特點。
因此除了在晚上或者駐地之中,無常們行動之時所穿著的都是一些普通,普及流行的款式。
要和光同塵。
和張寶仁一起同行的江鋒這時候穿著束起袖口的儒衫,一副不人不六的江湖浪蕩子打扮。
衣服的布料顏色和他相當,都是不起眼的灰黑。
兩個人這時候正朝著北邊趕去。
準確的來說兩個人的目的地是距離地府駐地的西北處,和張寶仁道觀所在截然相反的方向。
兩人順著香燭紙錢一條街往北走,然後又拐了幾個彎,換了幾條路。
一路上的人流以肉眼可見的變化在減少,不只是從吵鬧變的幽靜,街道旁亂流的汙水,胡亂堆砌的生活垃圾,塵土飛揚的土路……
這時候通通都不見了蹤影。
整齊筆直的街道上鋪著平整的青磚,街道兩旁是用高牆圍著的一棟棟院子,從外面看不到裡面,但越過高牆的花樹冬青,威嚴華麗的大門。
這些只鱗片爪,無一不透露著裡面的不俗。
路上走著的人也更加的靚麗端莊,更加的悠閒有禮。
八百里城共分為“城南”、“城北”、“城中”,三大區域。
這三大區域被兩條橫跨東西的主街道區分,分別是“太平街”、“建安街”。
越往南就越是窮苦。
越往北就越是富貴。
兩人越過這一片富貴和諧的住宅區,來到了城中偏西北處,鐘樓的邊上。
鐘樓是八百里城最高大威儀的建築之一,也是一處小有名氣的景點。
再加上鐘樓的位置臨近建安街,所以平日裡也多有人流。
四四方方的鐘樓總分有兩層。
第一層是完全由青磚壘成的牆棟,有十幾米高。
之上是一個亭臺式建築,上面掛著一人多高的銅鐘和裝錘。
兩人順著人流向東轉,在鐘樓正東面偏南的位置處,有一座兩層高的酒樓。
不知道是沒到飯點還是怎麼的,這時候的人並不多,只有幾個人零星的分坐在大堂中自飲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