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之學,不思進取,一味講究道法自然,已經難成大事,貧道認為儒門大義秉承中庸之道,自尊剛毅,而不乏仁愛之心,此乃萬民社稷之所敬仰,正是大勢所趨,還望夫子思量一二。”
孟軻頭頂一股浩然正氣扶搖直上九萬里,浩浩蕩蕩,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書鐵尺懸浮,上面華麗文章書錄,洋洋灑灑,數萬之字,一個個蘊含莫大至理,似乎闡釋著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讓人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
聞言,不由冷哼道:“化外之地,蠻夷之人,不懂禮樂,不通教化,三綱五常不存,讓人鄙夷,可是武功卓著,兵強馬壯,漢朝勢弱,曾經甚至開國之君劉邦都被困白登。劉邦何許人也,漢高祖是也,三年滅秦,四年滅楚,七年稱霸,坐擁天下,威加海內,可也面對匈奴而束手無策。有此先例,漢朝君臣怕是無人再提北伐之事,可是苦了邊疆百姓啊!”
顯然,一向是非分明的孟子對邊疆百姓受擾,朝廷一味求和的舉動頗為不滿。
孔聖人孫子子思聞言,白眉一拂,亦是言道:“如今經歷漢初休養生息之策,國庫充盈,只要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大事可成,到時候我儒門也可藉此揚光大。”
子思修的是一顆至誠之心,‘誠者天之道’、‘至誠如神’,望去面容敦厚老實,是一說一,讓人覺得分外真實,就連孔仲尼聞言,也微微頷,看來頗為意動。
唯有荀子卻是眉宇大皺,質疑道:“此番我儒門若要入主朝廷,怕是又是一番氣運爭奪,起碼道教就是一勁敵,我儒門尚無鎮壓氣運之寶,如何抵擋的了,到頭來,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頭頂煙波浩淼,恍若迷霧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學府矗立雲海間,若隱若現,一個浩大牌匾高懸,細細一看,卻是‘稷下學宮’四個大字,龍飛鳳舞,銀鉤鐵畫,散毫光,盡顯思辨之氣,萬千氣芒沖天而起,先天道韻密佈虛空。
荀子曾經是齊國稷下學宮祭酒,主持過稷下學宮事務,與當時的諸子百家曾經在稷下學宮辯論過,思想的璀璨光輝留在了這座震古爍今的學府之上。
以至於稷下學宮到處是諸子百家思想精華所留下的道韻和紋路,一桌一椅,莫不蘊含天地道德、宇宙真諦,天地交感,氣息繁雜而厚重,讓人見之慾要頂禮膜拜,這是先哲的思想,先哲不墮的精神烙印。
荀子一席話,如同夏日被潑了一盆冷水,讓眾人清醒過來。
雖然能夠入主朝廷,為生民請命,但是如今黃老之學橫行,如果要逼迫其下臺,起碼也要有鎮壓儒門己身的至寶,否則恍若水中月、鏡中花一般,虛幻不可久。
盧聖見得眾人為此憂心忡忡,不以為意,輕輕一笑,取出一尺。此尺寶光騰騰,祥雲聚攏,護住周遭,漫天瑞氣隨身,隱約有麒麟獻瑞之象,道:
“諸位莫要憂心,貧道卻是有一良方。貧道煉製了一根後天靈寶,取名‘丹心尺’。這尺雖然是後天靈寶,但是如果有了立教功德的注入,卻是可以進化,升級成為後天功德至寶。這樣此尺便可以成為儒門鎮壓之寶。”
孔子說道:“好名字,碧血丹心,忠君愛民,日後必會深受儒家弟子的喜歡。”
儒門孟子另四人也點點頭,深表贊同。
孔子撫摸三尺白鬚言道:“既然帝師如此拳拳之心,一心一意為天下蒼生著想,我儒門也不能拖拖拉拉,讓人恥笑。”
盧聖笑著道:“即是如此,請各位對天地立誓,加持‘丹心尺’!”
儒門五賢朝盧聖感激一拜,而後踏步而出,橫跨無量時空距離,來到春秋閣外。
孔子滄桑明眸觀照虛空,俯瞰無量山河社稷,心有所動,朝天一指,丹口微啟,遍宣法言:
“蒼天在上,厚土在下,儒門開創之人孔仲尼不才,有感人族疾苦,而不得紅塵之救濟之途,由此以‘仁、義、禮、智、信、孝、悌’為根本,宣揚教化,讚譽君子之德,鄙夷人之心;秉承中庸之德,不偏不倚,摒棄偏聽偏信、厚此薄彼。孔仲尼知道人微言輕,卻也心懷天下,雖然遠離廟堂,卻也心憂天下,因此著書立說,以正人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今立下儒門,以丹心尺為鎮壓儒門氣運之寶,天地鑑之!”
說完,孔仲尼帶領孟子四人跪伏在雲海間,朝青天三跪九叩,隨後又朝沃土三跪九叩,而後肅然起身,矗立天地之間。
天外兩片一片彩霞光射到‘丹心尺’上,自是上天感應孔子的誓言,丹心尺作為儒門鎮壓氣運之寶,降下功德以示見證。丹心尺‘受了這份功德,氣勢晦澀,寶光轉暗。盧聖知道這這丹心尺已經向後天功德巨寶進化了。
孔夫子頭頂書頁翻轉加,詩、書、禮、樂、春秋等上古文章浮現,微言大義,盡顯文章之道德,股股瑞氣垂落,越顯得孔仲尼仙風道骨,威武不凡。
孟軻頭頂一股浩然正氣扶搖直上九萬里,浩浩蕩蕩,光明正大,惶惶威德,一柄丹書鐵尺懸浮,上面華麗文章書錄,洋洋灑灑,數萬之字,一個個蘊含莫大至理,似乎闡釋著天地秩序、宇宙根本,讓人為之沉迷而心生敬仰。渾身浩然之氣噴湧如潮,浩浩蕩蕩,席捲整個春秋閣,諸天妖魔鬼怪見之即死,諸邪避退,唯恐避之不及,當真是威嚴莊重。
子思,一道圖卷憑空浮現,上面清光瀰漫,毫光閃爍千峨冠博帶的儒門學子手捧《中庸》華篇,搖頭晃腦,刻苦誦讀,漫天霓虹,煙霞散彩,諸天大道神韻勾勒,清晰可辨,片片瑞彩如同羽毛飛絮般墜落,天地一片祥和。浩大雲光滾動如潮,浩浩蕩蕩,綿延不絕,朝孔子湧去,氣息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公正無私,以成大德。
荀子頭頂煙波浩淼,恍若迷霧遮掩中的洞庭湖,一座學府矗立雲海間,若隱若現,一個浩大牌匾高懸,細細一看,卻是‘稷下學宮’四個大字,龍飛鳳舞,銀鉤鐵畫,散毫光,盡顯思辨之氣千氣芒沖天而起,先天道韻密佈虛空。
五股天地浩然之正氣彙集到丹心尺。只見丹心尺無限放大,投影於天地間,整個洪荒所有的儒門書生似乎都看到了丹心尺,無數浩瀚正氣如同倦鳥歸朝般飛與丹心尺中。此尺經過功德注入,現在得了儒門五賢誓言功德,洪荒眾多儒門書生信仰,成為儒門無上功德聖器,萬邪不沾,萬法不破,威力無限接近聖人證道法器。
幾人在春秋閣中密語片刻,不多時,兩道流光從春秋閣中飛出,直落九天,墜入人間界。